目的论视角下文学作品模糊语汉语翻译研究——以《呼啸山庄》为例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ongy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确性是语言的一个特征,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模糊性也是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其通过模糊语言来体现。扎德首先提出了“模糊集”这个概念,紧接着国内外的学者便开始了对模糊语言的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模糊语言使得我们的语气更柔和,它也够避免一些消极情况的出现。精确语言使读者和观众能够准确到位地理解作者或发言者的言语,然而模糊语言能够让我们的语言更具有表现力和美感。文学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文学语言承载着社会、文化和人文等元素。过去对于模糊语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外交、广告和电视剧等领域,很少涉及文学,因此,对文学展开更多更深入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尝试将目的论的主要准则运用于文学模糊语言的翻译中,通过分析中文译本中模糊语的翻译,以此来揭示目的语用于指导文学模糊语的翻译的可行性。目的论是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核心理论,其包括三个主要准则,分别是:目的准则、连贯准则以及忠实准则。在功能主义理论的发展过程中,诺德发现目的论在指导翻译时仍然有缺陷,于是就出现了忠实准则,这个准则使得目的论指导翻译更具实践性。然后,有一些学者仍旧认为译文应该同原文对等,译文所要呈现的是同原文一致的内容和方式。本文认为对等理念和以原文为导向的翻译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文学翻译。译文终究是翻译来给读者阅读的,所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能忽略译文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交际功能和目标读者的反应。上述的便是目的论用于指导翻译时所关注的核心内容。  本文在目的论的指导下,以阅读大量的书籍和参考文献为基础,通过对中外文学作品中的部分模糊语言进行研究以及对《呼啸山庄》原著和著名学者杨苡翻译的中文译本的对应翻译进行分析,主要探讨了三个问题:(1)为什么模糊语言在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着?(2)在对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进行翻译时应该考虑什么因素?(3)在对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进行翻译时可以采用何种翻译策略?作者发现,模糊语言之所以广泛存在于文学作品之中是因为模糊语言能够提高语言表达的清晰性、加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能够较为细致地揭示作品中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能够引起读者对作品勾勒画面的遐想、激起读者的审美意识以及带给读者美好的享受。其次,在对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进行翻译时,应该考虑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文化妨碍以及译本的可读性等因素。最后,目的论对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的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翻译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策略:模糊对模糊、模糊对精确以及精确对模糊。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意义、文章结构以及研究背景等。第二章详细呈现了国内外关于语言模糊性的研究。第三章是文章的理论基础,对目的论进行了详细介绍。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是本文的主题部分和结论。
其他文献
一切文本都是在特定背景下进行的交际活动。根据交际场合、交际目的、以及交际对象的变化,语言的使用也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词汇的选择,句法的选定、段落的格局以及音调
学位
隐喻的研究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们谈论和思维抽象概念的工具。美国认知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
在本文第1部分中,对稳压器的电流模式控制的基本工作原理作了介绍。在这一部分中中,将引入通用增益参数的统一模型,但仍使用简化的设计方程。对理论分析进行探讨,并实现电流模式控制理论的建模。    前 言    本文为固定频率的连续导通模式工作的稳压器提供模型和解决方案。目前对于降压稳压器的分析及相关的模型和结果已有详细的介绍。为了避免重复,这里选用图1所示的升压稳压器作为实例。    采样增益    
21世纪以来,教师身份(teacher identity)开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然而,教师发展领域对教师身份构建的研究却很少关注,尤其对新手教师身份构建的研究成果更
根据介质隔离兰格耦合器的结构特点,设计了基于BCB介质桥的兰格耦合器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对工艺流程中的关键技术和重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到了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参数.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