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双腔起搏器房颤检测与回顾分析功能对起搏器植入患者定期随访,行起搏器回顾分析与动态心电图检查,了解DDD(R)起搏器植入患者房颤的发生情况;根据患者病情适当选用β受体阻滞剂,定期行起搏器与动态心电图随访,分析评价p受体阻滞剂对心率、起搏及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作用,为起搏器植入患者房颤的发生进行监测与干预提供依据,有助于房颤的防治及起搏治疗的优化。方法:近二年因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或房室传导阻滞收住我院,植入DDD(R)起搏器的患者31例,所植入的DDD(R)起搏器均具有房颤检测与回顾分析功能。研究初始对起搏器回顾分析数据清零,分别于3个月及6个月分阶段定期进行起搏器随访回顾分析与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房颤发生检出情况作对比分析;根据患者病情适当选用β受体阻滞剂,定期行起搏器随访回顾分析与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评价p受体阻滞剂对心率、起搏及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作用。主要检测分析指标有(1)起搏器回顾分析与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房颤检出率;(2)各阶段起搏器回顾分析测算的由阵发性房颤引发的起搏模式自动转换(automatic mode switch, AMS)AMS阵次、AMS持续时间、AMS%及各频带心率分布百分比、心房及心室起搏比例等;(3)动态心电图检查测算的平均心率、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房颤等;还对患者发生房颤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1例患者中,起搏器回顾分析检出房颤6例(19.35%),明显高于动态心电图检出的房颤发生率(2例,6.45%,P=0.032); (2)使用p受体阻滞剂后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患者的平均心率较用药前明显减慢(73.04±6.18bpm vs67.61±4.10bpm,p<0.01),房性早搏明显减少(119.50个/24h vs 28.50个/24h,p=0.03),房速阵次明显减少(1.00阵/24h vs 0.00阵/24h,p=0.013); (3)服用p受体阻滞剂后起搏器回顾分析发现房颤负荷(PAf-AMS%)有所减少(4.20% vs2.10%,P=0.043);低频段(50-70bpm)心率百分比明显增加(53.14±422.83% vs64.82±17.51%,p=0.01),高频段(70bpm及以上)心率百分比明显减少(47.57±21.55% vs 34.82±17.65%,p<0.01);心房起搏比例有所增加(42.00±28.83% vs 49.14+31.39%,p=0.04),心室起搏比例无明显变化(46.06±36.80% vs 45.93±36.86%,p=0.861); (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和心房内径大与房颤发生明显相关(P=0.027,P=0.006)。结论:(1)现代具有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检测与回顾分析功能的DDD(R)起搏器可以发现临床与动态心电图难以发现的阵发性房颤;(2)应用DDD(R)起搏器定期随访与回顾分析功能及AMS阵次、持续时间与AMS%等指标,可对阵发性房颤进行定量检测分析;(3)p受体阻滞剂可以适当减慢心率,减少房颤的发作,优化起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