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的排舞赛事逐年增多,整体竞技水平不断提高,逐步与国际排舞赛事接轨。在我国排舞发展的上升阶段,既要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体现我国排舞的特色,又要吸纳排舞起源地的文化底蕴、在国际排舞中取得一席之地。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视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选取2018、2019中国杯国际排舞公开赛单人项目初、中、高级别前三名成套动作视频作为调查对象,在大量数据统计的基础上,从各个角度出发对排舞曲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排舞赛事逐年增多,整体竞技水平不断提高,逐步与国际排舞赛事接轨。在我国排舞发展的上升阶段,既要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体现我国排舞的特色,又要吸纳排舞起源地的文化底蕴、在国际排舞中取得一席之地。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视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选取2018、2019中国杯国际排舞公开赛单人项目初、中、高级别前三名成套动作视频作为调查对象,在大量数据统计的基础上,从各个角度出发对排舞曲目的艺术呈现进行深入剖析,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排舞成套动作编排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提供理论支持,为我国排舞教练员和运动员备战比赛提供实践参考,指导我国排舞单人项目运动员提高自身竞技水平。研究结论:1.中国杯国际排舞公开赛竞赛规则逐步接轨国际排舞竞赛规则,提高成套编排要求,评分规则更加具体更加细致,使排舞单人项目向更具艺术性的方向发展。2.两届中国杯国际排舞公开赛单人项目竞赛曲目共有19首,包括6大类型,8种风格。音乐速度在82BPM-128BPM之间,89.5%音乐没有节奏变化。单人项目运动员在成套编排能够较好的表现出音乐特征,但对曲目风格的诠释并不完美,仅有少数运动员融入音乐情境进行编排。3.两届比赛成套动作中前奏和结尾部分的编排集中在造型动作上,以正面造型和站立造型为主,缺乏亮点不够新颖。成套中上肢动作创编基本符合曲目风格,手臂动作有一定强度,仍需注重短、中、长肢体杠杆以及线性动作和绕臂动作的合理使用,上肢动作向复杂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单人项目运动员进行炫技动作编排的人数较少,多数选择在开始部分或结尾部分完成炫技动作;转体类难度动作选择较多,炫技类型使用不均匀。4.两届比赛都注重空间布局,路线移动数量多并较为多样化,但场地区域分配较不均衡。垂直空间转化次数少,缺乏对地面空间和腾空空间的运用,成套编排缺乏层次感;空间转换类型多为“B-A”类型和“A-B”类型,过渡连接动作较为单一,缺少多样性。5.排舞单人项目成套编排的艺术效果主要从身体表现力、面部表情、服装服饰搭配体现出来。两届比赛运动员在成套动作中缺乏头、颈、躯干部位的动作编排,身体表现力有所不足;但在面部表情上有较好的表现,以适当且夸张的表情配合成套表演风格,充分展现个人魅力;服装服饰的搭配都能适合曲目风格,为成套演绎加分,但还需要重视服装色彩的运用。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教育”理念的深度融合,教学视频作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一种,以其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受到了学习者的欢迎。目前对教学视频的研究集中在从学习者的角度,探究教学视频中不同要素的设计与布局对其学习体验与学习效果的影响作用,却很少从教师的视角开展研究。本文结合脑电实验与访谈法从教师的角度探究视频教学中教师出镜的作用,以期能够丰富教学视频设计的相关理论,并为优化教学视频提供借鉴。本文首先以“教学视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以中国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陈梦和刘诗雯在2018至2019年国际大赛中的技战术为研究对象,把主要对手分为外协会和协会内,研究内容从发球轮和接发球轮入手,对刘诗雯和陈梦两位横拍两面反胶两种打法快攻结合弧圈和弧圈结合快攻的代表人物在比赛中面对不同协会不同打法运动员时主要技战术运动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各自不同的优劣势,为以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一些参
本论文通过观察,访谈,问卷整理归纳了中小学教师惩罚行为发生的高频情境及具体的行为。再以高频情境和具体行为为背景对中小学教师惩罚行为的后效进行了评估调查。最后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武汉市,贵阳市的某两所小学六名教师进行了认知干预训练,通过教师自评指标检验干预的效果。干预训练结束以后,结合理论与实证的研究的数据对中小学教师如何合理的使用惩罚行为提出了策略建议。研究一采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问
随着篮球这项团体运动的迅速发展,对球员自身的技战术水平要求逐渐提高,现阶段篮球比赛中更加注重全队的整体性与全面性。从不同球员担任的责任来看,后卫队员逐渐成为一支球队的核心,兼顾攻防两端的重任。从篮球这项运动发展的新形势下看,后卫队员在球队中的职责范围变得更加广泛,不单单是要在组织或得分方面表现出色,而是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全面平衡的发展,这是一名优秀后卫队员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一支球队在比赛中
基于建构主义下的支架理论是一种新兴的教学理论,它具有互动性、情境性、动态性的特点,该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及指导下,经由攀爬教师所搭建的支架完成学习任务。在该教学法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师生角色发生变化,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变为引导者,这种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该教学法在国内外受到很多学者的认可,因此将其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理
从十八届四中全会至今,党政引领下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迅速,而新时代下的新社会矛盾向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难题同样摆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面前。为达成“到2022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阶段性目标,政府发布一系列专门文件,旨在从“供给侧”为体系建设保驾护航。由于我国相关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普遍存在服务资源分散、平台间分工不
课后作业批改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和学生都有重要的意义,但当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作业批改的研究较为匮乏,调查也发现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局限性。为改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业批改方式,本文尝试将“零作业批改”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为检验“零作业批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本文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并辅以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笔者任教的泰国中学进行了教学试验。在实施对比实验前,
兴国必先强师,国家发展战略要求亟需建立起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师资队伍。师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短板,为有力补齐这一短板,我国在2006年启动“特岗计划”,将高学历的年轻教师补充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岗计划”实行以来取得了不少成效,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为农村地区补充了大批量的优秀教师。自计划实施以来已招募85万名教师,今年这一计划仍将继续实施,且招聘规模将
课堂提问是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实施教学的核心手段,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教学技能,有效的提问能够提升汉语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本文在有关课堂提问理论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初级阶段汉语综合课课堂提问的五条原则和三条作用,并对汉语课堂提问的六套类型进行了举例讨论,通过对两位汉语教师的课堂提问制作量表进行分析,利用课堂观察法对大量初级阶段汉语综合课课堂提问的案例进行分析,还利用问卷调查法和
近年来,由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逐步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语文研究者和一线语文教师开始关注到传统吟诵和吟诵教学的价值。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法、创作法、鉴赏法和古代教育中的教学法,始终伴随着诗歌的发展而发展,但由于近代以来西方式话剧腔式的朗诵、朗读的出现,这一传统的读书和教学方式渐渐式微,甚至一度丧失了原本的面目和教育价值。朱自清、叶圣陶、赵元任等有识之士开始关注传统吟诵,进行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