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7~18岁学生1985~2005年形态机能状况动态对比研究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liuyans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近20年来蒙古族7~18岁学生形态机能发育特点及变化趋势;血压的影响因素及血压偏高的分布;超重肥胖的分布及其与血压偏高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卫生保健及肥胖和血压偏高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横断面调查方法,按照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要求,对内蒙古通辽市的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形态因素(身高、体重、胸围)、机能因素(脉搏、血压、肺活量)、素质因素、健康因素、性征因素等。选择14382名(1985年5827名、2000年5565名、2005年2990名)蒙古族7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实施,“课堂是学生生长的原野,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生长”已经形成共识。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也指出,教学过程是有教师指导的认识活动,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学内容是客体,之间介入了一个起指导(主导)作用的“中介”因素——教师。因此,教师的指导作用不能忽略,学生的课堂生长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助推的过程。  一、从“主观臆测”走向“积极回应”,让新旧知识无缝对接  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植物的生长不仅需要优良的种子和合适的土壤,还需要良好的环境。在教学中,知识的生长、学生的成长同样需要良好的环境。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在教室中进行,所以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创新教室环境,在教室的布置以及教学材料(这里主要是指教学活动材料)的配备上下功夫,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正能量。  一、创新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激发兴趣  【案例1】开学第一课  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新接了一个对数学没有兴趣的班级。开学第一天,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