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初始体重为(518.81土15.99)g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 Linn)为实验对象,鱼粉、豆粕为主要蛋白源,鱼油为脂肪源,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8%,41%和44%,脂肪水平均为8%的3种等脂等能的饲料投喂卵形鲳鲹,处理组依次记为A组(38%)、B组(41%)、C组(44%),进行为期30d的饲养试验,探讨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卵形鲳鲹肌肉营养成分、消化酶活性、非特异性免疫指标以及肠道内容物细菌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卵形鲳鲹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卵形鲳鲹肌肉中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和脂肪酸含量总体上影响不大。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卵形鲳鲹肌肉中蛋白质、氨基酸含量表现出升高趋势,但升幅不大,各处理组卵形鲳鲹肌肉蛋白质含量在19.6-20.0%之间波动,总氨基酸含量在187-204g/kg之间;脂肪和脂肪酸含量随饲料蛋白质水平升高变化不明显,各处理组卵形鲳鲹肌肉脂肪含量在11.0-12.2%间波动,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4.1-4.5%,6.9-7.7%。2.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卵形鲳鲹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卵形鲳鲹肝脏、肠道中胰蛋白酶(TRY)和胃蛋白酶(Pepsin)活性影响显著(P<0.05),各组织器官中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变化范围分别为584.90-9185.84U/mg prot、4.79-42.34U/mg prot;对脂肪酶(LPS)、淀粉酶(AMS)及纤维素酶(Cellulose)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分别在37.97-312.35U/mg prot、0.15-0.51U/mg prot和0.25-9.13U/mg prot之间变化。卵形鲳鲹消化酶活性具有显著的组织差异性(P<0.05),除纤维素酶外,其他消化酶活性均表现为前肠>中肠>后肠>肝脏。说明前肠是卵形鲳鲹消化蛋白质营养的主要部位,提高饲料蛋白质水平有利于卵形鲳鲹对蛋白质的消化利用。3.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卵形鲳鲹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升高,各处理组卵形鲳鲹血清溶菌酶(LYZ)活性先显著升高后显著降低(P<0.05),LYZ活性最高出现在B组,为17.65U/mg prot;各组织器官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先显著升高后显著降低(P<0.05),B组肠道中AKP和ACP活性最高,分别为10056.14U/mg prot、6633.06U/mg prot,GPx活性最高出现在B组肝脏,为593.87U/mg prot; SOD和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最高值均出现在C组肝脏,分别为332.16U/mg prot和42.18U/mg prot;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增强(P<0.05),肝脏T-AOC最强,最高值为78.40单位/mg prot;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C组肌肉MDA含量最低,为0.48nmol/mg proto综合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B组卵形鲳鲹免疫能力较强,即当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1%时,对卵形鲳鲹生长健康较为有利。4.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卵形鲳鲹肠道内容物细菌的影响PCR-DGGE指纹图谱分析表明,B组卵形鲳鲹后肠内容物细菌种类最多,多样性最高,其肠道内容物细菌16S rDNA V3区基因通过DGGE分离后得到24条位置各异的条带,多样性指数为3.156。B组卵形鲳鲹前肠内容物细菌种类最少,多样性最低,其肠道内容物细菌16S rDNA V3区基因通过DGGE分离后得到19条位置各异的条带,多样性指数为2.732。各样品肠道内容细菌群落的相似性分析表明,C组卵形鲳鲹中肠和后肠肠道内容物细菌群落相似性最高,相似性系数为50.00%,B组中肠和C组中肠肠道内容物细菌群落相似性最低,相似性系数为37.14%。各样品聚类分析表明,C组前、中和后肠的聚类位置最分散,即C组卵形鲳鲹前、中和后肠道内容物细菌群落组成差异最大,说明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4%时,对卵形鲳鲹肠道内容物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大。综合以上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水平会对卵形鲳鲹肠道内容物细菌群落组成造成影响。优势条带回收测序结果表明,卵形鲳鲹肠道内容物内的优势菌群主要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