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囊袋处理方法在永久性起搏器更换术中的应用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ceanspr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囊袋处理方法在永久性起搏器更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本实验研究对象为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绍兴第二医院行单腔及双腔起搏器更换的96例患者,男性59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71.37±12.33)岁。96例永久性起搏器更换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传统囊袋组50例,平均年龄72±6.2岁,起搏植入时间8.3±2.6年,保持原囊袋,在原囊袋中植入新起搏器,另一组为新囊袋组46例,平均年龄71±10.4岁,植入时间8.7±2.2年,切除原囊袋,充分止血后在新囊袋中植入起搏器。观察两组电极更换情况,术中两组的起搏囊袋处理方法、时间,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血肿发生率,囊袋感染率,胸大肌刺激发生率,并对患者行舒适度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行永久性起搏器更换术,传统囊袋组囊袋处理时间2.6±1.6分钟,血肿发生率12%(6/50),囊袋感染率4%(2/50),体温增高发生率20%(10/50),患者满意度72%(36/50)。新囊袋组手术时间3.4±1.3分钟,血肿发生率6.5%(3/50),囊袋感染率0%,体温增高比率8.7%(4/46),患者满意度评估93.5%(43/46)。两组相比,囊袋处理时间新囊袋组轻度延长,但新囊袋组血肿发生率,囊袋感染率,体温增高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评估均优于传统囊袋组,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在永久性起搏器更换术中,去除原囊袋方便易行,手术时间未见明显延长,但术后血肿发生率,囊袋感染率,体温增高发生率均显著降低,患者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在CRT、ICD等新型起搏器的更换中有一定价值。
其他文献
圆锥角膜是由于角膜的生物力学不稳定,角膜中央变薄向前突出,呈圆锥形改变为特征的一种眼病,表现为持续进展的不规则的散光,不伴有炎症。角膜胶原蛋白交联术是一种联合运用感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