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截止模谐振器的可重构微波滤波器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zm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时代正处于第三四次科技革命即电子信息向数字智能时代叠加、转型过渡的历史时期,集成化、多功能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微波电路与系统将为数字智能时代提供技术支撑,其研究已成为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电磁耦合技术利用截止模谐振器实现可重构滤波器对于微波电路与系统集成化、多功能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有重要意义。为此,该论文研究主题是“基于截止模谐振器的可重构微波滤波器研究”。可重构多功能滤波器是相控阵雷达、一体化电子实现电子集成化、多功能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关键器件。目前,作为微波电路与系统的关键器件滤波器、开关、耦合器等,它们通常以级联的方式存在于各种应用场景的射频前端中,存在功能单一,体积大,损耗大或者阻抗失配等问题,已经成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要突破这一瓶颈,实现多功能化和集成化,缩小体积,降低成本,提升收发系统的灵活选择性,是电子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关键。截止模滤波器技术可实现可调范围大、谐振器Q值高,成为可重构多功能滤波器提高整合性能和电子自动化、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所以非常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研究。因此,在本文中将多个单一电路整合为多功能、频率可重构滤波电路,并提出了基于截止模谐振器的中心频率和传输零点可重构滤波器,可重构滤波耦合器,可重构滤波单刀多掷开关,可重构滤波0 d B交叉耦合器和可重构滤波波束形成网络等系列多功能可重构滤波电路解决路径,从而使电路结构得到优化,系统的体积与损耗减小。下面从五个方面来具体陈述研究内容:1.针对现有所有耦合均为混合耦合的三阶交叉耦合滤波器中心频率和传输零点难以可重构,无法快速确定传输零点位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截止模谐振器的中心频率和传输零点可重构滤波器设计方法,实现了快速确定传输零点位置的功能。通过研究截止模谐振器的机理以及电耦合和磁耦合的对应关系,给出了中心频率和传输零点可重构的途径,并基于截止模谐振器和混合耦合实现了电路的可重构。经测试,中心频率在2.11-2.83 GHz之间可调,传输零点在任意位置可重构,利用提出的方法可快速确定传输零点位置。2.针对现有可重构耦合器集成度不高,功能单一,难以适应未来不同应用场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功能可重构的滤波耦合器解决路径,实现了滤波环形电桥耦合器、滤波分支线电桥耦合器和多阶滤波器的频率、带宽和功分比控制。通过采用奇偶模分析方法,研究分支线电桥耦合器、环形电桥耦合器和多阶滤波器工作时的耦合系数满足的条件,实现了分支线电桥耦合器、环形电桥耦合器和多阶滤波器功能的切换。经测试,单一电路在2.08-3 GHz通带调节范围内,实现了分支线电桥耦合器和环形电桥耦合器功能,并且带宽可重构、功分比可重构。同时,通过将部分耦合置为零耦合,实现了二阶、三阶和四阶滤波器功能切换。解决了集成度不高,功能单一,难以适应未来不同应用场景的问题。3.针对滤波器和开关集成度不高,存在级间失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集成可重构滤波器功能的开关的解决路径,可实现滤波单刀多掷开关的功能。通过研究零耦合技术,实现了可重构滤波单刀多掷开关高隔离、低插损电路。经测试,该单刀5掷开关中心频率可调谐范围为1.866-2.257 GHz,3d B的相对带宽为4.5%,插入损耗在2.45-2.13 d B之间变化,实现了与滤波器的集成,解决了级间失配问题。4.针对传统0 dB交叉耦合器功能单一,未集成频率可重构滤波器功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功能可重构滤波0 d B交叉耦合器解决路径,可实现异步可重构滤波0 d B交叉耦合器与滤波功分集成的功能。通过研究零耦合技术实现相邻耦合的关断,从而实现异步频率可重构滤波0 d B交叉耦合器及滤波功分的集成电路。经测试,在异步调谐滤波0 d B交叉耦合器模式下,当通道2固定在2.8 GHz,插入损耗为2.5 d B时,通道1可以从1.77 GHz调谐到2.66 GHz,插入损耗为1.68-2.13d B。当通道1固定在1.7 GHz,插入损耗为1.8-3.07 dB时,通道2可以从1.81 GHz调谐到2.79 GHz,插入损耗为2.5-3.58 d B。在滤波功分模式下,中心频率可从1.7GHz调至2.85 GHz,插入损耗为1.44-2.35 d B。实现了异步调谐滤波0 d B交叉耦合器与滤波功分功能的集成和频率的可重构。5.针对传统波束形成网络集成度低、体积大、功能单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滤波开关耦合器和扭曲宽带耦合器的可重构滤波波束形成网络解决路径,实现了滤波波束形成网络的功能。通过研究耦合器理论,采用了新型滤波开关耦合器、单刀双掷开关、扭曲宽带耦合器、0 d B交叉耦合器的有机组合,实现了输出相位0°,180°,90°和-90°。经测试,设计的波束形成网络集成了滤波功能,无需切换端口,在2 GHz-2.2 GHz内的扫描相位实现了0°,180°,90°和-90°的任意调节。解决了传统无源波束形成网络端口切换实现不同相位扫描,以及工作频率固定,频率选择性不强的问题。
其他文献
随着图像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基于医学影像的分割与分类以及两者在临床场景中的应用得到了科研人员的重点关注。医学影像可以呈现出人体组织与解剖结构以及病灶区域的形态特性。通过病灶区域定位、器官组织分割、特征信息提取等技术进一步对病情进行分析,给医生提供更准确、更全面和多维度的信息用于疾病的诊断。因此,医学影像分析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更好的辅助医生的诊断工作。然而,由于医学影像模态众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因其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进行微波遥感成像的能力,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侦察、资源勘探、灾害预警和地理测绘等领域。高分宽幅SAR能同时获得高分辨和宽测绘带图像,可以提高成像质量和效率,是SAR一直致力发展的目标。然而,传统的单通道SAR系统难以同时获得方位向高分辨率和距离向宽测绘带,因为方位向高分辨率需要采用较高的脉冲重复频率,而为了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通过直接的高温高压实验来探究天然金刚石的形成环境和深部地球的物质组成已经成为了高压地球科学和物理学的重要方向。本文基于SPD 6×1200型六面顶压机实验平台,在金属-碳体系中分别添加了不同含量的硅酸盐(Mg0.9,Fe0.1)2Si O4、Si O2、Mg Si O3、铁铝榴石(Fe2.2Mg0.5Ca0.2Mn0.1)Al2(Si0.9Al0.1O4)3和Mg2Si3O8
红外小目标检测任务的核心思路是在一组红外图像序列中定位到目标所在的位置,从而实现后续的目标跟踪任务。在以往的研究中,以Faster R-CNN和YOLO为代表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一些基于局部滤波的算法也已经被证明在提高目标检测过程中的可区分度方面非常成功。但是,这些算法通过遍历局部图像来构建补丁,而忽略了不同图像区域之间的相关性,导致目标的某些纹理信息被忽略,最终会使得
沙门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之一,能够感染人和多种动物,引起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畜牧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抗生素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药物残留及细菌耐药性等问题日益严重,急需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沙门菌病治疗策略。肠屏障是抵御肠道病原菌入侵的重要防线,其功能的完整在防止沙门菌入侵起到重要作用。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系物K(v-maf avian musculoap
方向图控制是阵列信号处理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设计传感器阵列的加权值,方向图控制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阵列系统的检测、估计、抗干扰等性能。本文针对阵列方向图控制的理论和信号处理算法展开研究,所涉及理论包括自适应阵列理论和优化理论。现将研究工作总结如下:1.针对单方位点方向图控制时需要进行参数寻优和算法流程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单方位点阵列响应控制(Single-Point Array Response
硫和碳元素广泛分布于地球的各个圈层之中,确定含硫/碳化合物的存在形式以及它们与各种矿物之间的化学反应一直是凝聚态物理和地学等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由于地球内部不同圈层的温压条件、氧化还原环境和矿物组分的复杂性,确定含硫/碳化合物的存在形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利用课题组自主发展的CALYPSO结构预测方法结合高温高压实验技术,在地球深部温压条件下,对硫和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高压行为开展了
太赫兹波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和广泛的应用潜力。太赫兹技术研究中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获取太赫兹源,基于固态器件的非线性效应将微波毫米波信号向更高频段倍频是目前获取太赫兹信号的主要技术途径之一。平面肖特基二极管由于具有低的寄生参数、高的截止频率和可室温工作等特点,一直是太赫兹固态变频(倍频、混频和检波)技术中的主流器件。太赫兹倍频二极管往往工作于高频、高功率、非线性和多谐波状态下。同时,伴随着复杂的工作条件
交通拥堵是当前世界上大多数城市所面临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其对公众的出行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都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如人们出行延误、车辆燃料消耗和环境污染等。在造成交通拥堵的众多因素类型中,由信号控制的交叉路口是城市交通环境中最普遍的交通拥堵瓶颈类型之一,因此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控制是城市交通控制的一个关键部分。近年来,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在交通信号控制中受到广泛的关
集成光子芯片可以把多种器件集成在一个芯片之上,具有尺寸小、功耗低、集成度高等优势。混合集成光开关作为其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但起到开关保护的作用,而且可以实现不同材料中的光路切换,实现多材料兼容的混合集成芯片。光开关需要器件具备低功耗、响应速度快、性能稳定、大容量、低延迟等要求。功耗是光开关能否实用化的重要指标,聚合物光开关在功耗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因此本论文中,主要研究聚合物混合集成的低功耗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