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性气道瘢痕狭窄(Benign cicatricial airway stenosis)是多种原因所引起的气道瘢痕增生性、挛缩性或塌陷性狭窄,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严重气道狭窄可导致呼吸衰竭而影响患者的生命活动。本病病因包括气管支气管结核、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支气管吻合、胸部创伤、支架置入或吸入性损伤等多种因素。国外首要致病因素是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而国内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气管支气管结核。良性气道瘢痕狭窄按病理类型可分网状狭窄、肉芽肿性狭窄、复杂性狭窄,根据不同的狭窄类型可以选择内科气道介入、外科手术及药物治疗等不同治疗手段,虽然治疗方式多样,但均有其不足之处。当前尚无指导治疗的统一标准,临床上治疗策略不一,略显混乱,总体治疗效果差,狭窄容易复发。不断提高疗效、尽量减少甚或消除各种并发症一直是临床工作中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新兴治疗手段迅速更新,但治疗良性气道瘢痕狭窄依然面临挑战。本文意在对良性气道瘢痕的形成机制、治疗现状及研究新进展作综述,希望能为临床工作者在制定诊疗方案时提供良好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