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5tea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对象为经行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研究影响其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危险因素,主要研究内容为血液学指标,包括血脂水平、空腹血糖、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等,同时对颈动脉斑块性质与危险因素的相关程度进行评价,从而分析血液学指标对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斑块性质的影响。本研究亦收集了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的结果,包括冠脉造影Gensini积分、冠脉病变支数,分析颈动脉斑块性质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期望研究结果可协助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因可疑冠心病入住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或老年病科(心血管病组)的患者,通过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进一步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仪器型号:飞利浦IU22/IE33)探查出存在颈部血管斑块的患者共127例,根据其斑块形态和声学特征分为不稳定斑块组78例,稳定斑块组49例。收集其一般资料、血液指标、冠脉造影Gensini积分、冠脉病变支数,将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率)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均数采用t检验。结果:在127例患者中,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较稳定斑块组相比,血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较高(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颈动脉斑块性质的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血尿酸与斑块的不稳定性存在关联(OR=1.020,P<0.05),表明高尿酸水平使冠心病颈动脉斑块患者发生不稳定斑块的风险增加。在颈动脉斑块性质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分析研究中发现,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相比,冠脉Gensini积分、冠脉病变支数的指标偏高(P<0.05),这表明冠心病合并颈部不稳定的动脉斑块患者发生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可能性更大。结论:冠心病人群中血尿酸水平的升高与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可作为预测及评估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严重性的指标。
其他文献
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于1989年11月25日至29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参加这次年会的除来自全国20多所高等院校和法学研究所从事国际私法教学和研究的专家、学者外,还
目的分析在食管肿瘤切除术后早期对病人实施品管圈活动预防其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在本院实行食管肿瘤切除术治疗的病人中选取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
当前,正规跨栏架存在价格高、摆放占用空间、练习时存在畏惧心理而望栏兴叹等问题,针对上述的现实问题,笔者摒弃传统竞技化思维下的标准栏架作为特定教具,创新性地利用钢筋、
少年强则国强,高校是培养国家人才的重要基地,是传播输送知识的重要场所,高校的教学质量,核心竞争能力,不仅影响到高校的发展也影响到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高校自改革
目的:目前学界对全胰腺切除术治疗胰腺癌仍有争议。分析总结单一中心实施全胰腺切除术的指证,同时评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死亡率和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5年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一科接受全胰腺切除术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ASA分级、糖化抗原19-9和合并症;手术指证;具体术式;手术资料,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组织病理,包括肿瘤性质、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术后并发症及其发生率和术后
精准扶贫,是新时代中国政府对系统性扶贫工作所作的重大战略布署,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途径,是一项众望所归的宏大民生工程,更是一场实现七千万贫困人口脱贫
高丹草具有耐旱、耐瘠薄和光合效率高的特点,在我国各地均可推广种植,其对促进畜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土地及水资源的利用率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高丹草的生长特性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就施肥种类和施用量对亚麻籽油中α-亚麻酸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后α-亚麻酸含量的消长与硬脂酸含量呈正相关,与棕榈酸、油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