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公司治理问题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从199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再到2008年再次爆发的金融危机,还有世通、安然等公司的丑闻事件,主要原因是公司治理不当造成的,这些事件的发生已经严重影响了全球的经济发展,因此国内外的学者对公司治理问题越来越重视。公司治理问题是由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相互分离而产生的,公司治理的好坏直接决定公司的成败,因此构建合理的公司治理模式对上市公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公司治理又分为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其中内部治理是治理机制的关键所在,在以往的研究文献中,大部分学者研究公司治理都是从单方面进行研究的,比如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这方面研究的最多,但是至今也没有一致的结论,还有董事会与公司绩效,监事会与公司绩效等等,很少有学者综合治理机制的各方面进行研究的。事实上股权结构是公司内部治理最关键的一部分,但是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也是内部治理比较重要的几部分,在研究中不容忽视。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对公司治理中的内部治理的四方面:股权结构(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股权属性)、董事会(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监事会规模、管理层激励(高管持股比例)进行整体分析,研究它们是怎样整体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的。本文结构如下: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创新点;第二部分对关于公司内部治理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激励的相关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对这四方面的现状以及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根据这些理论提出了研究假设;第四部分根据假设采用沪市上市公司608家企业为研究样本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第五部分就是对实证分析的结果做出具体分析,并根据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还有本文的局限性。本文通过分析得出国家股比例、法人股比例、流通股比例没有通过本文的显著性检验,没有得出它们如何影响公司绩效。本文的结论如下:首先是直接控股股东比例与股权制衡度越高,公司绩效就越好。也就是前十大控股比例越高,公司绩效越好。其次是董事会规模越大,作出的决策就越有效。然后是独立董事和监事会这两者对公司绩效都没有发挥正常的作用,主要是由于政府在这两者的监管力度还不充分。最后就是高管的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绩效的水平越高,这主要是由于让高管持股,这就使高管的身份发生了转变,从公司的经营者变成了公司的经营者兼所有者,提升了他们的使命感,他们就会以公司的长期目标为行动标准,追求公司长期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是公司股东的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