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和触角电位联用(GC-EAD)、气质联用(GC-MS)、触角电位(EAG)以及飞蝗嗅觉仪等技术,对东亚飞蝗粪便挥发物的主要组成成分以及主要具有电生理活性的成分进行了化学结构分析;详细研究了东亚飞蝗对其粪便挥发物中部分活性组分的电生理反应和行为反应。结果如下: 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和电生理活性测定,证明采用活性炭来浓缩蝗虫粪便挥发物,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气相色谱(GC),气质联用(GC-MS)分析结果表明:东亚飞蝗雌雄虫之间粪便挥发物化学组分相同。五龄蝗蝻和成虫之间粪便挥发物化学组分基本相同,有二十七种主要组分,其中包括醇、醛、酮、杂环、烯烃等,各成分在五龄蝗蝻和成虫之间的组成比例有差异。 GC-EAD分析结果表明:东亚飞蝗粪便挥发物中存在有多种具有电生理活性的物质。 对东亚飞蝗粪便挥发物中部分人工合成活性物质的电生理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在0.04mg-4mg的剂量范围内,东亚飞蝗成虫对环己醇的电生理反应值随着刺激物的量的增加而升高。而对于2,5-二甲基吡嗪,在2mg的剂量时蝗虫的电生理反应值最高,小于1mg和大于3mg时蝗虫的电生理反应都很弱。 东亚飞蝗成虫对相同剂量的十二种人工合成活性物质的电生理反应强弱各不相同,并且差异显著。 对东亚飞蝗粪便挥发物中部分人工合成活性物质的行为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东亚飞蝗五龄蝗蝻对一定浓度范围内的壬醛(40-50μl/ml)有明显的趋性反应。而对于浓度低于30μl/ml和高于50μl/ml的壬醛,都没有明显的行为反应。同样,东亚飞蝗五龄蝗蝻对于2,5-二甲基吡嗪、环己醇和苯甲醛的行为反应也表现出相同的规律。说明每一种活性成分在调控蝗虫行为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的最适合的浓度范围。超出这个浓度范围,蝗虫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没有行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