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PiCCO技术应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及改善心肌损害的监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甘肃省人民医院烧伤科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住的52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监测不同分为传统监测组(27例)及PiCCO监测组(25例),收集患者伤后第1、2个24h实际补液总量,入院即刻至伤后第七日共8个时相的乳酸、BE及NT-proBNP、cTnT。结果:1.PiCCO组和传统组患者一般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即刻两组乳酸、BE、NT-proBNP、cTnT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两组在入院时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第一个24h实际补液总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个24h实际补液总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经第一天补液复苏后乳酸、BE均有改善,且伤后第一日末较入院即刻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以PiCCO组更显著(P<0.01),两组第一个24h补液前后血乳酸、BE差值有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入院即刻乳酸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一至七日乳酸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伤后第1、2、3、6、7日BE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伤后入院即刻、第4、5日BE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伤后第1、2、4、5、6、7日NT-proBN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入院即刻、第三日NT-proBN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伤后第1、2、6、7日cTn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即刻、第3、4、5日cTn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能更科学合理地监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伤后早期补液,休克纠正及减轻心肌损害的效果均优于传统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