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交锁髓内钉和锁定钢板进行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分析二者的治疗疗效,为以后的临床研究及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到2020年6月就诊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的49例肱骨干骨折的患者,通过诊断采用不同内固定手术方式将其分成两组,采用一项前瞻性科学研究,采取直接门诊或者电话的随访方式定期进行随访,比较两组骨折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主要并发症(主要包括手术伤口细菌感染、桡神经损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交锁髓内钉和锁定钢板进行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分析二者的治疗疗效,为以后的临床研究及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到2020年6月就诊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的49例肱骨干骨折的患者,通过诊断采用不同内固定手术方式将其分成两组,采用一项前瞻性科学研究,采取直接门诊或者电话的随访方式定期进行随访,比较两组骨折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主要并发症(主要包括手术伤口细菌感染、桡神经损伤、骨折不愈合、肩关节损伤等)分析两种内固定方式的优缺点,以指导临床医生对肱骨干骨折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分析并发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锁定加压钢板组中,手术持续时间平均为(122.22±24.39)分钟,出血量累计平均为(151.85±40.86)毫升,住院天数累计平均为(10.59±3.10)天。交锁髓内钉组中,手术持续时间平均为(95.00±15.51)分钟,出血量累计平均为(82.27±29.59)毫升,住院天数累计平均为(9.18±2.34)天。两组内固定手术方式在平均手术持续时间及平均出血量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住院治疗天数上差异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85>0.05)。两组内固定治疗方式均无出现伤口细菌感染的病例发生;锁定加压钢板组中出现2例桡神经损伤,出现2例骨折不愈合的病例,未出现肩关节损伤的病例;交锁髓内钉组中未出现桡神经损伤,出现1例骨折不愈合,1例肩关节损伤,在临床并发症分析方面,两种内固定治疗方式结果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肩关节评分中,锁定加压钢板组评分平均为91.33±4.02,交锁髓内钉组中评分平均为88.82±5.22,两种内固定方式在术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中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63>0.05)。结论:采用交锁式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均可同时获得良好的固定及康复预后,在手术持续时间及手术出血量比较方面,交锁式髓内钉组明显优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组。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清洁手术并常规使用抗生素可明显预防伤口感染;但是因锁定加压钢板对于骨折周围局部软组织的剥离较大,且还需要分离骨膜,对位于骨折端的局部血运微环境影响较大,且在骨折复位及固定过程是易产生压迫或直接损伤桡神经。交锁髓内钉组属于髓内固定,更符合生物力学,但因手术入路问题需打开肩袖,易损伤肩关节;对于C型复杂骨折,扩髓或者插入髓内钉会使骨折移位更多,影响骨折愈合,这就需再次切开进行功能复位,也就增加了手术时间及手术难度。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简易立体定向软通道手术对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患者血肿清除疗效的差别,评价微创手术对患者功能预后改善的作用,通过对手术患者按残余血肿量分组比较,寻找对患者改善预后效果最佳的残余血肿量以便指导临床操作。方法收集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在发病24小时内入住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
目的:观察低氧、低温环境下大鼠葡萄糖耐量及胰岛功能的变化,探讨特殊环境因素对机体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低压氧舱、10%O2)1天、3天、7天、14天、28天组,低温(环境温度4-8℃)1天、3天、7天、14天、28天组,低氧+低温(10%O2+4-8℃)1天、3天、7天、14天、28天组,每组各10只。饲养到一定时间,行腹腔葡萄糖耐量实验,腹主动脉采血,分
目的:通过研究胃癌Ki67分层与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患者3年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关系,探讨Ki67分层能否为胃癌预后判定提供依据。方法:本次研究搜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胃癌手术患者673例,除去失访73例后按Ki67指数分层进行分组(Ki6750%为D组),回顾性分析各组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期、3年生存
装配式建筑是当前建筑业变革的重要战略之一,但青海省装配式建筑发展略显迟缓,为制定有效的装配式建筑推进政策,系统评价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是必要的。文章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与生命周期成本分析(LCC),构建了装配式建筑生命周期LCA-LCC集成模型,系统分析预制装配式建筑占用前产生的环境-经济影响。为此开展了:(1)梳理LCA与LCC集成方法,识别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性,选择利用社会支付意愿(WTP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高原环境下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高原地区COPD患者发生VTE并给予及时治疗,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方法:选择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完善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或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患者共155例,根据检查结果分为COPD合并VTE组,共70例,COPD未合并
目的:本文探讨韧带一期修复与下胫腓螺钉,在固定Lauge-Hansen分型中旋后外旋Ⅳ度踝部骨折,并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患者进行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了临床随机对照实验,分析了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病科53例,SER-Ⅳ°踝关节骨折伴有DTS损伤的病例。韧带一期修复组(A组)25例,在通过ORIF治疗解剖复位固定骨折断端后,对于高能量损伤所导致的踝关节内侧
目的:通过动态对比度磁共振成像技术(DCE-MR)结合醋甲唑胺负荷试验研究SD大鼠长期在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下脑血流量(CBF)、脑血流储备能力(CVR)以及血脑屏障(BBB)的改变情况。方法:将40只六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高原组和平原组,各20只,将高原组和平原组大鼠分别在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动物实验室(海拔约3700米)和达硕实验动物公司(海拔约500米)饲养3个月
目的探讨青年肺癌患者(年龄≤45岁)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和青年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情况,进一步了解青年人肺癌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符合本研究入排标准的青年肺癌患者125例(7例土族、撒拉族、蒙古族、满族、大细胞癌以及类癌患者由于病例数太少未入组分析)。回顾性分析入组病人的性别、年龄、吸烟史、民族、肿瘤家族史、首发症状、肿瘤部位、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
目的:通过探究体重指数(BMI)、外周血细胞间比值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相关性,为进一步分析BMI、系统性免疫炎症反应指数(SI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乳腺癌内在的联系提供临床依据,从而明确控制体重和控制炎症指标对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意义,进而指导乳腺癌患者的个体化诊疗以期减少肿瘤复发和改善预后。方法:收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肿瘤外科在2017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符合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术治疗液化空洞型肝泡型包虫病的疗效,以及穿刺引流术后行根治性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收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52例于2014年10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住且纳入研究的液化空洞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病例资料。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生活质量评分指标、穿刺时间、24小时引流量等进行统计学分析;52例患者穿刺置管引流术后,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有22例,依据穿刺置管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