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型经济犯罪主体问题研究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利用国有公司职务身份实施的经济犯罪持续高发,成为执法、司法机关关注的重点。国有公司在我国经济组织中占较大比重,且往往都是非常庞大的经济实体,其下股权结构以及组织形式错综复杂,导致国有公司及其内部人员的身份性质较为复杂,而在刑法中,区分职务型经济犯罪主体身份是否为国有公司、企业工作人员,对于区分罪与非罪、此罪彼罪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刑事法律在对国有公司、企业人员身份的认定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难以认定或者存有争论的问题,为了应对在法律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有关主体的认定便显得至关重要。本文试图厘清职务型经济犯罪的概念、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解决相关主体认定困境,通过对职务型经济犯罪的形势以及典型案例的研究来分析职务型经济犯罪主体认定所面临的问题。我国学者现有研究以及实践中的问题表明,为了有效地打击职务型经济犯罪、保护国有资产、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对于职务型经济犯罪有关主体身份的认定亟需进一步采取措施加以明确。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试图从立法、司法和执法监管层面提出建议和措施来加以解决,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本文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对职务型经济犯罪进行简要介绍,以及对职务型经济犯罪的概念、特征以及形势进行介绍和阐述;第二,探索职务型经济犯罪中“国有公司、企业人员”身份认定困境,同时介绍当前我国针对职务型经济犯罪主体身份认定的相关法律制度;第三,以当前司法实践为例,分析职务型经济犯罪中“国有公司、企业人员”身份认定所遇到的各种难题和困境;第四,从国家法律、公司制度层面提出针对我国职务型经济犯罪中“国有公司、企业人员”身份认定的建议和措施。
其他文献
为了探讨60Co γ射线辐照对聚苯乙烯微孔板吸附小分子多肽的影响,建立了检测抗-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间接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
'互联网+教育'作为一个新名词正不断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带来了教育的变迁、学习的革命,幼儿教师在'互联网+教育'这个大背景
国家对于发展科技有迫切需求,高校亟需要建立健全学生科技创新的育人模式。本文以北京某高校工科学院为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创造有利条件,师生协同,建立本科生科技创新育人模式。
本文首先介绍了校园阅读文化的内涵,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行为文化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对高校图书馆推动校园阅读文化的优势与需求进行分析;继而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校园阅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转换是提升教学针对性和亲和力,增强大学生获得感的现实需要和重要抓手,要求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增强话语转换的自觉性,以教材为基本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高等教育领域已经潜移默化地展开了一场教学方式的变革。高等教育学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阵地,教学是重中之重的环节。所以在新形势下,探究
司维拉姆是一种在胃肠道吸附磷酸盐的阴离子交换树脂,临床用于治疗肾病患者的高磷血症,现已在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上市。本文通过对司维拉姆进行文献检索,对其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