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形成之后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经过不断与自然、与其他民族的竞争和融合,经过自身不断的更新和进化而形成的一种共同的精神层面的状态和力量。进入新时期后,随着中国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文化的开放,中华民族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在新时期更好地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和时代的强烈要求。本文从民族精神概念的梳理和提炼入手,总结分析了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演变的历史以及马克思主义者对民族精神的相关论述,阐明了新时期民族精神在中国的深化发展。我们从现实出发,从四个方面总结了新时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困境: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过程中,社会矛盾凸显期使人们精神世界迷失方向;二、由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平衡,物质的极大丰富带来了社会价值观的异变;三、历史上文化现代化运动带来了传统文化的断裂,导致现今社会文化中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四、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的入侵对民族文化、本土文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挑战。这四个方面的困境说明了新时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弘扬民族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不仅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精神动力,也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需要,更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必须探索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提出方法论上的对策。首先,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的建设与普及是理论层面的首要任务。核心价值观与民族精神具有内在一致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突破口,也是民族精神现阶段的在人们意识中的体现。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应注意宣传教育方法,遵循人的认识规律。第二,加快构建和谐社会,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提供外部条件和文化基础。和谐社会的构建依赖民族精神的弘扬所提供的心理环境,同时又反过来为民族精神的弘扬提供了生活土壤。要处理好文化产业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创作出能够代表我们民族精神的优秀文化作品。第三,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天然的栖身之所,文化建设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措施。我们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完善文化制度建设。民族精神培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靠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来领导,需要长期投入、全民共建。第四,面对文化全球化、多元文化的局面,我们应该建立文化自信,坚持改革开放,发扬自身长处,将民族精神熔铸于充满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中,并将我们的文化产品推向世界,对外输出我们的民族文化和精神。以质量过硬的文化产品为基础,在文化开放和竞争当中发展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的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