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纳米孔阵列的植物小肽配体-受体检测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h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间信号传递对于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至关重要。小肽作为一类重要的信号分子通过与质膜类受体蛋白激酶胞外域结合,激活下游信号,行使相应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小肽和受体的关系对于理解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信号通路意义重大。拟南芥基因组编码约1,000种小肽和600多种类受体蛋白激酶,但目前只有少数配体(小肽)-受体(类受体蛋白激酶)得到鉴定。编码小肽和类受体蛋白激酶的基因通常属于多基因家族并且仅在某些特定细胞或特定发育阶段低水平表达,因此相应配体-受体的鉴定在技术上存在较大挑战性。此外,由于大部分小肽和类受体蛋白激酶功能未知,而且基因冗余广泛存在,限制了传统的遗传学方法的应用。近年来相继报道了一些新的方法用于鉴定未知受体-配体,但这些方法大多需要放射性或荧光标记,且实验过程过于繁琐,限制了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因此,亟需开发一种灵敏度高且便捷的小肽配体-受体鉴定技术。随着纳米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不断进步,纳米材料传感器显示出在生物化学检测中的重要价值。特别是金属纳米孔阵列表面等离子共振(SPR)传感器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兴趣。它具有无需标记、灵敏度高、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同时检测装置简单,克服了传统SPR仪器复杂不便使用的缺点,因此已经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该技术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还鲜见报道。本论文利用纳米球刻蚀和纳米压印“一步法”分别在玻璃基底和柔性基质中制备了大面积有序的周期性金纳米孔阵列。纳米球刻蚀法成本低廉,适用于大规模制备纳米孔阵列结构;而本文提出的纳米压印“一步法”具备纳米压印高精度的优点,而且简单易行,可以兼顾结构性能和制备通量。相对于纳米球刻蚀,纳米压印“一步法”制备的金纳米孔阵列显示出更高的均匀性和更稳定的光学性质。构建了基于金纳米孔阵列的SPR检测平台,对三种不同的反应体系进行生物分子特异性结合检测。该检测平台不仅对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和Ig G-anti-Ig G结合具有良好的SPR响应,而且能够通过ABA依赖的PYL1-ABI2特异性反应检测ABA与其受体PYL1的结合。通过反应离子束刻蚀(Reaction ionetching,RIE)处理,金纳米孔阵列SPR传感器很容易实现重复利用,三次循环检测实验结果显示良好的重复性。利用金纳米孔阵列SPR对已知植物小肽配体-受体进行检测,以阐明其对于植物小肽-受体检测的可行性和特异性。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分别对类受体蛋白激酶CLV1、FER胞外域和小肽CLV3、RALF进行表达纯化。将原核表达或人工合成的小肽固定在金纳米孔阵列表面,通过透射光谱等离子体共振峰的变化来检测小肽与相应受体的结合。将多种类受体蛋白激酶与CLV1混合后加入CLV3进行反应,结果发现,金纳米孔阵列SPR可以从十种类受体蛋白激酶混合液中检测到CLV1与CLV3的特异结合信号,而对照实验则没有检测到SPR响应。这些结果表明,纳米孔阵列SPR传感器对于小肽配体-受体的检测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为了增强检测信号,将麦芽糖修饰的金纳米粒子引入检测体系。当待测液中存在与纳米孔阵列表面固定的小肽相互作用的类受体蛋白激酶时,配体-受体特异性结合将类受体蛋白激酶捕获在纳米孔阵列传感器表面,随后通过纳米粒子表面麦芽糖与类受体激酶融合蛋白中MBP的相互作用,将金纳米粒子偶联到纳米孔阵列表面,二者的等离子体共振耦合将配体-受体结合的SPR响应增强了四倍。对照实验表明,若待测液中不包含与传感器表面小肽特异性结合的类受体蛋白激酶,金纳米粒子就无法偶联到纳米孔阵列传感器表面进行信号放大。该信号增强系统不需要对金纳米粒子进行标记,适用于本研究体系中所有类受体蛋白激酶的检测,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1 p M。利用四种人工合成小肽在24种表达纯化的类受体蛋白激酶中进行初步受体筛选,其中CLV3与两组类受体蛋白激酶混合液反应时检测到SPR信号,然而引入金纳米粒子后,没有观察到信号增强,正负对照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检测到的信号不是由配体-受体特异结合引起的。以上实验结果表明,金纳米粒子信号放大策略同时具有分辨非特异性结合信号的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所建立的周期性金纳米孔阵列检测平台对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SPR响应,可应用于植物小肽配体-类受体蛋白激酶的特异性结合检测,利用金纳米粒子可以增强SPR信号并提高检测的特异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刘爱民教授辨治慢性荨麻疹的的用药经验及学术思想,使名老中医经验能够较为全面客观的记录和传承。方法:分析来自河南省中医院2014年1月—2019年12月由刘爱民教授诊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将符合标准的病例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建立慢性荨麻疹病例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症状、证型、治则、处方等进行分析
目的:通过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病理分期、实验室指标及中医证候相关特点的总结,探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中医证候的现代病理学基础,以期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搜集河南省中医院肾病科2012年1月-2020年1月肾穿刺明确特发性膜性肾病病理诊断的患者,根据纳入标准,纳入最终病例;并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资料、病理分期、中医证候;将所收集资料应用SPSS.21软件计算。结果:1.
干旱、高盐、低温等逆境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的主要环境因素。DREB是植物中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的逆境胁迫应答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手段从普通烟草品种K326 (Nicotiana tobaccum)中分离克隆到新的DREB转录因子基因,对其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有助于进一步揭示DREB家族的调控机制,为以后利用其改良烟草综合抗逆性提供了研究基础。本
目的:观察溃复康方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初步研究溃复康方对比锡类散的疗效差异性,以探索其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本试验为随机对照试验,病例来源于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在河南省中医院肛肠科治疗的溃疡性直肠炎(大肠湿热型)患者,共收集符合试验标准的患者68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给予溃复康方,对照组给予锡类散,两组均经肛保留灌肠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中西医心脏康复8E管控临床路径后运动耐量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心脏康复8E管控临床路径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从而为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改善运动耐量等提供依据,促进心脏康复理念的普及。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住院和门诊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8E管控路径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性
目的:观察调肝理脾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本病提供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循证医学证据,提供可靠的临床指导与参考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给予调肝理脾方,对照组给予鳖甲煎丸,12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肝功能、瞬时弹性成像检测值、APRI评分进行综合评价,并评估用药安全。结果:1
目的:比较黄连紫草膏联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与单纯的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治疗Ⅲ期难愈性压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以期为今后压疮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60例符合标准的Ⅲ期难愈性压疮住院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依次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换药;试验组:给予黄连紫草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换药,
微生物木聚糖酶广泛应用于纸浆生物漂白、饲料添加剂、面团改良、及功能性低聚木糖制造等。本实验室筛选的黑曲霉A-25是一株木聚糖酶高产菌株,由它分泌的β-1,4-内切木聚糖酶的最适温度为48℃、最适pH为3.8,不利于在高温高碱的生物工程环境下使用。通过生物信息学和相关软件对本实验室的来自黑曲霉A-25木聚糖酶的三维结构进行了分子模拟后发现,该酶分子的N-端由5个氨基酸组成的残基和C-端2个氨基酸组成
目的:观察理中和胃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依据及价值,为治疗本病提供新的参考方案。方法:选取2019.1-2019.10期间就诊于河南省中医院消化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艾普拉唑肠溶片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汤剂理中和胃方治疗,两组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综合疗效、中医证
背景:食管癌(Esophagus Cancer,EC)是消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主要的病理类型有鳞癌和腺癌。我国食管癌的主要病理类型是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其病理机制复杂且互相影响。炎症贯穿肿瘤整个病理过程的始终,因此,阻抑炎症反应对于提高ESCC的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ESCC的炎症反应涉及不同的细胞类型、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