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新闻语篇的对话性研究——以中国南海新闻报道为例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q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中新闻语篇是人们了解外在世界的重要渠道之一,是人们学习语篇理解和写作技巧的源泉,其地位显得尤其重要。在研究领域,作为一种非文学的大众语篇,新闻语篇一直受到语言学家尤其是语篇分析学家的青睐。新闻语篇看似客观公正,却从来不是中立的,里面充斥着各种不同的声音,含而不露地表达了各种意识形态意义。  本研究从中国日报、北京周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卫报上收集了60篇有关中国南海事件的英语新闻语篇,用Wordsmith检索软件,自建了小型语料库,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在巴赫金对话理论的指导下,以对话理论中的声音为视角,结合情态资源、连接、否定等语言资源加以分析,旨在揭示英语新闻语篇互动的、对话的本质及中西方南海新闻报道的差异。语篇对话性是语篇中存在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声音,它们形成同意和反对、肯定和补充、问和答等关系。对话性可以说是新闻语篇的一个本质属性。以往多从转述言语的角度分析英语新闻语篇的对话性,而本研究尝试从声音的新视角,以热点新闻南海事件为线索,搜集整理语料并加以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本研究通过各种语言资源标引出语篇中各种具有异质性的声音,根据其声音的来源、出现方式、包含的内容及体现的对话关系分析了语篇中的对话性。分析结果表明南海事件英语新闻语篇中广泛存在对话性,这种对话性可以通过各种情态、连接和否定等语言资源标引出来,并且中西方南海新闻报道有所差异。此研究一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能够帮助读者在阅读南海事件英语新闻报道时提高评判能力,以一种更加客观的视角来看待热点事件。鉴于中西方对南海事件的新闻报道的差异,广大读者应该具备一种独立的批判性思维。另一方面,此研究揭示出新闻语篇的对话本质,进一步扩大了对话理论对英语新闻语篇的应用范围。
其他文献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Chinese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to design a scale to measure these attitudes. Both
在传统翻译观中,任何翻译都把忠实于原意,即“信”作为首要标准。口译作为翻译的一种,译者的责任就是要尽量把说话人的原意传达给听话人。但口译是一项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其根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与价值已经成为老年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要义.故此,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探索老年班级文化建设的构成要素,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班级文化生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