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和铝对新几内亚凤仙生长发育及花色的影响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menxiao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几内亚凤仙(Impatiens hawkeri)为凤仙花科凤仙花属多年生常绿草本观赏花卉,是目前风靡世界的草花新秀。目前国内外对花卉营养的研究工作只限于大量营养元素方面,而对于微量元素影响花卉生长发育和花色的研究甚少。本文采用砂培的方法,进行了铜和铝对不同品种新几内亚凤仙生长发育及花色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1) 铜对红花和紫花新几内亚凤仙品种生长的影响在一定的程度上与铝有所不同。①当铜浓度为3.2×10-6mol·L-1时,红花和紫花品种的叶数、鲜重、干重、叶绿素含量、根活力等生物量均最大,有利于新几内亚植株的生长。②当铝浓度为7.41×10-7mol·L-1时,红花品种的株高、冠幅、叶数、干鲜重、叶绿素含量、根活力均达到最大,利于红花品种新几内亚凤仙的生长;当铝浓度为7.41×10-6mol·L-1时,紫花品种的叶数、干鲜重、叶绿素含量、根活力均达到最大,利于紫花品种的生长。 (2) 红花品种的花朵受铜和铝的影响在一定的程度上与紫花品种有所不同。①红花品种的花色受铜和铝的影响明显发生了改变。当铜浓度为3.2×10-7mol·L-1时,红花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和花色素苷相对含量均达到最大,花色均最深;而在铝处理中,随铝浓度的增大,红花品种的花色先变浅后又逐渐加深,花瓣的整齐度和观赏性明显增加,当铝浓度增大至7.41×10-6mol·L-1时,红花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花色素苷相对含量均达到最大,花色均最深。②紫花品种的花朵形状在铜和铝的作用下发生明显地畸变。当铜浓度增至3.2×10-5mol·L-1时,花朵出现严重畸变,两个翼瓣向后卷曲成筒状。而在铝处理中,随铝浓度的增大,紫花品种的花色先变浅、出现白色亮斑后又逐渐加深,当铝浓度为7.41×10-6mol·L-1时,花朵翼瓣向花瓣下表面卷曲成筒状,而且筒状程度随铝浓度加大而增大。 (3) 新几内亚凤仙的生长由于红花和紫花品种不同而有所不同。①红花品种的株高和冠幅的生长速率呈现出明显的慢—快—慢趋势,而紫花品种较稳定;②适宜红花品种生长的铜或铝的浓度一般比紫花品种低,并且相同浓度的铜或铝对于红花品种的影响比紫花品种大,红花品种的抗铜毒性和铝毒性均比紫花弱。
其他文献
土地利用数据制图综合需要依据一定的知识规则来保证数据综合围绕应用需求和反映主要地物的地理特征.土地利用数据包括描述其空间状态的空间数据和反映其自然和社会属性的属
矿物-有机复合体的形成是土壤有机质稳定和累积的主要机制之一。其中,铁氧化物与土壤有机碳含量之间就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本文以我国南、北方五个长期定位试验站四种土壤类
我国的森林退化严重,在生态恢复与重建过程中,森林恢复与重建的任务十分艰巨。土壤微生物是森林生态恢复与重建的重要参与者,又是重建过程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迄今,在森林不同恢
本文利用土壤中常见的原生动物(梨波豆虫Bodo edax、僧帽肾形虫Colpoda cucullus、大变形虫Amoeba proteus)和纤毛虫,通过两室培养试验(尼龙网隔离)、土柱培养和根箱培养试验,研
本实验采用滤纸平板法从“三北”防护林永寿试验区所采20个人工林表层土样中分离出木霉15株、青霉10株和毛壳菌25株,与本实验室保存的F2(烟曲霉)和A8(黑曲霉)一起进行筛选;对筛选得到6株酶活较高的木霉10、木霉11和A8进行紫外线诱变,青霉1、青霉3和F2进行亚硝酸和紫外线两种方式诱变;通过刚果红染色透明圈法筛选、发酵产物酶活性测定,获得H8和5x6.9 2株酶活较高的优良突变株;对这2个突变
  钾素是植物营养三大要素之一,土壤钾素的丰缺直接影响作物的长势和品质,而我国又是钾肥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因此,提高土壤钾素有效率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以16.5年的定位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