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设计合成得到了两种新型手性氨基醇,并以这两种手性氨基醇为手性溶解剂主体,考察了它们对扁桃酸及其衍生物对映异构体的手性识别效应。首先以L-苯甘氨酸为手性源,三-苯甘氨酸经氢化铝锂还原得手性氨基醇二齿配体(2S)-2-苯基-2-氨基乙醇产物,再与对叔丁基苯胺二甲基化和甲酰化反应得到的产物5-叔丁基-2-二甲氨基苯甲醛进行缩合反应、还原反应最终得到以L-苯甘氨酸为手性源的新型三齿手性氨基醇产物(2S)-2-[(5-叔丁基-2-二甲氨基)苯基]甲氨基-2-苯基乙醇。产物分子结构通过IR、NMR等方法进行了表征。其次以L-苯甘氨酸为手性源,L-苯甘氨酸经酯化反应、格氏化反应得到二齿手性氨基醇(2S)-1,1,2-三苯基-2-氨基乙醇产物与对叔丁基苯胺二甲基化和甲酰化反应得到的产物5-叔丁基-2-二甲氨基苯甲醛进行缩合反应、还原反应得到新型三齿手性氨基醇产物(2S)-2-[1-(5-叔丁基-2-二甲胺基)苯基]甲氨基-1,1,2-三苯基乙醇。运用IR、NMR以及MS等手段对产物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最后以合成得到的两种新型手性氨基醇为手性溶解剂主体,运用NMR技术,对客体包括对叔丁基扁桃酸消旋体、扁桃酸消旋体、间甲基扁桃酸消旋体、间氯扁桃酸消旋体、2-苯基丙酸消旋体、α-溴代苯乙酸消旋体和布洛芬消旋体在内的7种手性羧酸类化合物进行了手性识别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新型手性氨基醇对扁桃酸衍生物均显示出一定的的识别能力,其中诱导对叔丁基扁桃酸羧基α位C上质子产生的的化学位移差值达到最大的37.6Hz,表现出了较好的手性识别能力。由于时间原因,未能进一步的研究对于两种新型手性氨基醇作为手性溶解剂对其他手性化合物的识别效果,对于它们在不对称催化方面的应用也有待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