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郑振铎提出“应该比较的详细研究梁启超”这一倡议至今的八十余年,梁启超研究在海内外汉学研究领域中已成为一门显学。但有关梁启超与清华国学院这一在其晚年思想与学术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事件,学术界的关注与研究并不充分。我们认为,这一课题则大有文章可做。第一章:梁启超受聘清华国学院的原因初探。梁启超与清华学校的关系由来已久,我们认为,促使他就聘的深层原因,是他欧游归来后,在思想和心态上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与新的价值选择。梁启超走向清华园,虽然空间距离很短,但却是一番颇为曲折的心路历程。第二章:梁启超清华国学院学术年表:从1925年9月8日入住清华园到1928年6月中旬因病辞去清华国学院导师一职,梁启超在清华国学院的近三年岁月中,留下了许多值得记录的学术活动和学术事业。通过详细的年表式的编列,可以看出,梁启超的这一段学术经历已构成20世纪初期中国现代人文学术教育史上一段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第三章:梁启超在清华国学院时期的学术研究述论。在清华国学院时期,是梁启超最少旁鹜,也是最专力于史的一段时期。《中国历史研究法》和《补编》是他在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学术贡献。对《中国历史研究法》和《补编》的内容与特点,学术价值与历史贡献,今天的学术界虽有许多非议,但我们认为,对这两部书的阐析与评价,应该持辨证的历史的科学态度。立足于学术理性,应该一分为二地分析其内在缺陷和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结论:从梁启超一生不断转换的学术与兴趣来看,梁启超颇为接近以赛亚柏林所论的狐狸型思想家,其多变、善变且极有魅力学术的人格现象,这在学科体制日益僵化的当今学术界,颇有启发性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