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景观要素的空间分布是景观结构的核心,是进一步认识景观格局的基础。目前,对于景观要素的空间分布研究已有报导,但在研究区域、表征指标、影响因素等方面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本文研究了地形因子和气候因子对崇信县景观要素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同生态因子的不同区间,优势景观要素不同:坡度≤6°的区间内,耕地是景观结构中的优势类型,坡度>6°的区间,林地是优势景观要素;海拔在1000-1200m的区间,耕地是景观结构中的优势类型,海拔>1200m,林地是景观结构中的优势类型;林地在坡向、积温和降水的不同区间内均是景观结构中的优势类型。(2)在坡度6°-15°,海拔1200-1400m,积温3800-3900℃,降水量450-500mm区间,所有景观要素的斑块数量最多,大于或小于这个区间,所有景观要素的斑块数量逐渐减少;不同坡向下,林地的斑块数量均最多。(3)坡度和海拔影响下,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其它用地、水域、园地和河流水面的内缘比变化规律相似;受坡向的影响,耕地、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林地和其它用地的内缘比变化较小,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和河流水面的内缘比逐渐减小;景观要素的内缘比受积温的影响较小,在降水的影响下,水域、河流水面和交通运输用地的内缘比变化较大,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4)不同生态因子对景观要素的破碎度影响不同:耕地、河流水面、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域和园地在坡度≤2°区间内的破碎度最大,林地的破碎度指数在坡度6-15°区间内最大;在海拔1000-1600m区间内,耕地的破碎度最大,海拔1600-1800m区间内,林地的破碎化最大;在坡向的影响下,林地在各个坡向区间内的破碎度均最大;积温和降水影响下,耕地在各个坡向区间内的破碎度均最大。总体上,河流水面和交通运输用地作为景观结构中的廊道,破碎度指数受生态因子的影响最大。坡度、海拔和坡向对河流水面的破碎度影响最大,降水对交通运输用地的破碎度影响最大。(5)相关分析表明,景观要素的面积百分比、斑块数量、内缘比和破碎度指数与坡度、高程和坡向的相关系数较高,地形因子是影响景观要素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