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镁合金微弧氧化膜耐蚀性及形成过程研究

来源 :南昌航空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domx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镁合金微弧氧化技术是近年来公认的最有前途的镁合金表面处理方法之一。 该方法是在高压火花放电处理条件下通过电化学氧化作用,使金属表面的耐磨性、耐蚀性、机械强度以及电绝缘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本文以变形镁合金为研究对象,对微弧氧化膜层的腐蚀行为、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微弧氧化膜层生长机制。 对MB8 镁合金微弧氧化研究发现温度的变化对膜层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槽液温度不宜超过50℃,温度过高将导致阳极表面达不到临界电压。分别采用10mA/cm2、20 mA/cm2、30 mA/cm2、40 mA/cm2、50 mA/cm2 的电流密度对试样进行微弧氧化,发现电流密度越大,槽压越高,膜层越厚且晶化程度越高,膜层表面越粗糙。电流密度控制在30mA/cm2,得到的膜层比较均匀、结构致密,具有较高的耐蚀性能。 微弧氧化膜层的耐蚀性随厚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氧化时间越长,膜层越厚,但孔径变大,显微缺陷增多;膜层耐蚀性能由膜层厚度、组织结构、孔隙率、致密度等共同决定;根据盐雾实验、腐蚀电流密度、膜层阻抗及浸泡时间判断,氧化10min 后获得的膜层具有较好的耐蚀性能。 通过截面形貌、能谱分析发现,氧化初期(5min)膜层以向基体内部生长为主,由晶态MgO 相构成;氧化中期(10min)膜层变为向基体外生长为主,由MgO与MgSiO4 相构成;氧化末期(20min)膜层向内向外同时生长,并且向内生长成为主要生长方式。对膜层截面不同层面进行能谱分析得知:过渡层中MgO : Mg2SiO4 = 5 :1,致密层中MgO :Mg2SiO4 = 1 :1,致密层MgO 的含量急剧减少,Mg2SiO4 的含量显著增加,膜层中还存在一些非晶态氧化物。晶态MgO 含量的减少与非晶态物质的增加使膜层耐蚀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采用磷酸盐体系对MB8、AZ31 与AZ61 变形镁合金焊接组合件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对膜层的表面形貌、相组成及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镁合金焊接组合件在磷酸盐电解溶液中制备的陶瓷层布满了放电微孔,孔径尺寸大小均匀,膜层成分主要由非晶态相组成,不同材料膜层的表面形貌、相组成及成分区别不大,该体系可用于不同铝含量的镁合金。
其他文献
随着国内外油井开采数目的增加,作为在固井过程中封隔地层、保护井壁的套管的用量也随之日益增加。由于目前套管价格昂贵,使用成本高,井中套管于各种原因损坏比较严重,造成很大的
学位
同志们,朋友们:rn在农历庚子鼠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辞旧迎新、同贺新春,感到格外高兴.rn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向大家致以节日的美好祝福!向全国各
期刊
2019年12月23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王蒙徽全面总结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提出2020年工作总体要
期刊
本文主要围绕磁性纳米粒子在癌症诊断领域应用展开研究。论文首先简要综述了磁性纳米粒子在癌症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完成了磁性纳米粒子在癌症诊断领域应用的初步研
本文基于企业运用内部审计进行风险管理的意义,分析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中表现出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强化内部审计促进作用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稀土发光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光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照明和显示设备,并且在许多其他领域也受到广泛关注,例如场效应晶体管、太阳能电池和生物标签等。磷酸镧(LaP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