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各国经济以及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公司所面对的全球环境尤其是融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引起各国公司治理的变革,各不同公司治理模式越来越显现其内在弊端,开始吸取其他模式的有效因素,逐渐呈现国际趋同和协调发展的趋势。本文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在总结公司治理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认为关于公司治理的研究必须注重对股东因素的分析。在此前提下,本文以股权结构为主线探究公司治理国际趋同的具体表现及其深层原因,以期得出对中国企业改革的有益启示。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研究的实践背景、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金融全球化背景及中国企业改革进入公司治理层面的国内背景下;本文的理论基础是以两权分离理论为最基本组成部分、以委托代理理论为核心内容、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补充和发展的公司治理理论体系,我们关于公司治理的研究必须注重对股东因素的分析;本文的研究采取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第二章,公司治理及其相关概念。公司治理是联系各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安排和结构关系网络,属于基础制度层面,在各利益相关者中,股东处于核心地位。按照公司监控主体的不同,可以将目前世界上的公司治理划分为三种主要模式,进而分析了三种模式的基本特征,得出“股权结构为公司治理基础”的观点,为下一章分析做铺垫。第三章,公司治理国际趋同的具体表现。具体展开对公司治理国际趋同的分析,以股权结构为主线论述公司治理国际趋同的表现。通过对三种主要公司治理模式股权结构变迁的分析,证明了公司治理国际趋同“区”的存在,但这种趋同化将经过一个长期的整合过程,并且“趋同”并不代表存在着对各国公司都适合的万能模式。第四章,公司治理国际趋同的诱因。在上一章证明公司治理存在国际趋 I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公司治理的国际趋同分析同的前提下分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各种不同公司治理模式存在的弊端以及金融全球化的催化,进一步证明在全球范围内公司治理出现了国际趋同。 第五章,结论及政策启示。总结前面各章的基本结论,指出该课题尚未涉及的领域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公司治理的目标模式以及具有借鉴意义的具体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