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贽是中国思想发展处于晚明转型期的哲学家,其文学思想是包容于其哲学思想中的,所以要研究李贽的文学思想,必先从其哲学思想入手,而这种研究(即从哲学思想研究其文学思想)早已开始,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我的这篇论文不是对李贽思想的结果做共时态的分析,而是对其生成过程作历时态的描述。所以这样做是基于两个事实。一是理论事实,即生存状态是生存论状态产生的基础,也应成为研究的基础,“生存问题总是只有通过生存活动本身才能弄清楚。”而目前作为生存状态的李贽思想还有不少问题因不清楚而直接影响着李贽生存论状态思想的研究,所以探讨这些问题便显得十分必要。二是研究状况的事实,即考察在伊斯兰教、儒学、心学、佛教、道家等思想影响下李贽思想生成演变过程的《李贽思想演变史》尚未曾见到过。鉴于此,本文在对李赞的生平事实与著述年代做进一步考察的基础上,以其与文学关系密切的心学思想为描述主体,分析李赞先后分别接受了什么思想,接受后发生了那些变异,这些变异对后来思想发展有哪些影响,从而展示出动态的李赞思想面貌,同时也展示出李赞文学思想发展的面貌。本文主要探讨了以下问题:李赞思想演变史的分期;促使李蛰思想发生变异的主要原因与心理机制;李梦思想的新变与其文学思想;伊斯兰教与李赞的好治心理、无偶像崇拜意识;青壮年时期尽孝尽。涕的家庭责任感与李贫后来思想发展的关系;王龙溪心学与李赞心学的基础;佛教“性空缘起”说、“净土宗” 与李赞的“真空”思想;老、庄的自然之性无处不在思想与李赞的自然真空说;“物固有所是”与“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的思想;李贫强烈求友愿望不能实现造成的心理缺失同其心学与文学思想的关系;《维摩话经》“直心是道场”“游戏神通”与李贫“真率”思想与“游戏人生”;佛教的“一念三千”、“空不用空”等,庄周的“物固有所然”,李蛰的好洁心理与《童心说》中童心概念的源渊;《童心说》的内涵及其近代化的意义;《童心说》的反理性主义文学思想及其表现;《童心说》的局限性;耿、李论战对李赞思想的影响;李赞最后六年特别是人性论的思想是进步还是倒退等。由于这些问题是李整思想与思想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也是李赞文学思想史研究尚待解决的问题,故而其意义自在对其考证分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