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环境下基于稀疏表示的说话人识别系统的研究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hrys0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话人识别作为一种声纹识别技术,在模式识别应用发展迅猛的今天有着无可限量的前景,它与其他利用个人生物特征的识别方式相比,有着操作便捷、设备低廉的优势,因此近几年来,对说话人识别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说话人识别常用的模型是高斯背景混合模型,该模型是根据通用背景模型训练得到,相比较于其它模型鲁棒性较好,但是其计算量大,识别效果也不尽如人意,随后很多人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近年来,稀疏表示算法在信号处理领域有着惊人的表现,而且已经在图像的识别、处理、分离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处理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将稀疏表示作为一种分类算法引入匹配识别模块,对说话人识别系统进行改进,并希望通过稀疏表示的特性来解决说话人识别系统中一遇到噪声干扰,识别效率就会急剧下降的问题。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首先,将稀疏表示的算法引入说话人识别模型中,利用稀疏表示的分类特性对模型的匹配识别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计算最小的标准重构误差来找到对应的说话人。其次,为了满足稀疏表示算法的要求我们对字典的组成进行设计,使用目前最主流的GMM均值超向量作为字典原子。针对超向量维度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利用Fisher判别比来对字典每一维的分类性能进行比较,并制定规则来控制字典降低的维度,同时通过在字典中添加单位矩阵I提高系统的抗噪性能,通过仿真证明了将稀疏表示融入说话模型中可以得到更好的识别效率,以及本文提出的I-Fisher算法既能减小字典的维度,也能提高系统的识别与抗噪性能。这种识别模型非常适用于测试语音与训练语音是在相同环境中录制的,即两种语音的噪声环境相同,在这种条件下识别效果很好,但是如果想满足各种噪声环境下的要求就需要训练多个字典,计算量较大。接下来,针对不同的噪声环境下识别率下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稀疏表示的一种新的字典构建办法来解决噪声的影响。根据MCA形态成分分析法的原理,使用纯净语音来训练说话人字典,通过添加噪声字典的方法可以将求得的稀疏表示系数分离成纯净语音系数部分与噪声系数部分,对纯净语音的系数部分计算重构误差从而排除噪声的影响来进行识别。为了得到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字典,我们使用K-SVD字典学习方法分别训练两种字典并进行拼接,将噪声字典作为说话人字典的一部分融入大字典中一起进行稀疏表示分解求取系数。提出通过对含有噪声的测试语音进行相同的分解办法,提取重构出测试语音所含的噪声来更新噪声字典。还通过仿真证明了本文算法能够在测试语音与训练语音在环境噪声不同的情况下有效地减少噪声对识别率的影响。本文主要提出了噪声环境下基于稀疏表示的两种识别模型,对第一种字典的原子构建方式进行了改进优化并通过实验测试出其适用的识别环境,提出了基于噪声字典的第二种字典设计方案并对噪声字典进行了更新,两种方法都取得了良好的识别效果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嵌入式技术近些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同时,图像信息以其直观性、准确性、高效性、广泛性等特点在视频监控、视频会
LTE (Long Term Evolution)是目前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主流技术之一,是3G系统的长期演进。3GPP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目前已经完成了对LTE的标准化,并且已经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深入研究,关于人如何理解图像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对于建立人眼视觉注意模型自动提取显著区域的研究逐渐成为了多媒体处理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并且开始
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面向应用的特点,它与现实世界是密切相关的,并且被广泛的应用于军事、农业、医疗、交通等与当代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无线传感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发展到现在,在各个领域都广泛的应用。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行业都被规划了特定的频段,另外一些民用产业擅自使用频段,造成如今的电磁环境非常复杂
在无线终端与多媒体业务发展迅猛的时代,可用频谱资源已十分贫乏。认知无线电技术作为一项动态智能频谱管理技术,将是解决频谱资源日渐短缺、频谱利用低效等问题的关键手段。
近年来,随着传感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低功耗嵌入式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众多科研机构迅速展开,并已经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热点。目前,ZigBee协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种大型公共设施随处可见。对于这些高密度人群聚集的场所,由于其在紧急情况下人群疏散工作存在很大的不安全性和不确定性,一
高压输变电设备是电网的重要构成元件,积极引入物联网技术,有助于提升设备监测诊断、运行管理水平,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无线监测设备作为物联网的核心部分之一,适用于长期、实时、大规模、自动化的环境监测。针对物联网络在变电站的应用,国内外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都没有考虑变电站中无线物联网设备的电磁兼容性。由开关操作、雷击和故障产生的瞬态电磁干扰信号,含有丰富的高频成分,极易通过空间耦合对二次设备形成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字视频压缩编码技术的日益成熟,远程视频监控技术有了快速的进步,视频图像因其信息丰富,内容直观、使用方便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控制、交通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