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光纤生化生理传感器机理及实验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化生理传感器在医疗诊断、健康监测、病原追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对人体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光纤传感器因其体积小、灵敏度高、复用能力强和抗电磁干扰等优点而广为人知,并在过去十年中被广泛用于生化生理传感。微纳光纤是一种直径在几百纳米到十几微米之间的光纤波导,相比普通光纤具有更大比例的倏逝场,可通过倏逝场与外界环境直接相互作用。这种独特的优势使微纳光纤成为进行生化物质检测和生理参数监测的优良平台。
  本论文以实际需求为导向,针对人体中葡萄糖、大肠杆菌、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脉搏和血压等生化生理参数的传感需求,重点研究了双锥形微纳光纤和单锥形微纳光纤两种结构的模式耦合理论,以及不同生化物质高灵敏选择性探测机制和生理参数的增敏传感机制,完成了相应的机理、制备和实验研究,以实现高灵敏、高集成和高可靠性的生化生理检测。论文主要内容包括:
  (1)针对人体血糖水平的检测需求,提出了葡萄糖氧化酶表面修饰的双锥形微纳光纤葡萄糖传感器。研究了葡萄糖酶促反应导致的环境折射率变化对微纳光纤传感性能的影响,发现双锥形微纳光纤模式干涉仪临近色散转折点时超灵敏的折射率传感特性。结合理论分析和微纳光纤表面修饰葡萄糖氧化酶的操作方法,制备了葡萄糖传感器并进行了实验测试,获得了高达1.74nm/(mg/ml)的灵敏度,相比于其他光纤葡萄糖传感器最高提升了5.8倍;进一步,将研制的葡萄糖传感器用于动物血清中血糖含量测试,测量结果与医用自动化分析仪标定值的对比证明该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小于7%。
  (2)针对人体肠胃道中大肠杆菌的检测需求,提出了T4噬菌体表面修饰的双锥形微纳光纤大肠杆菌传感器。基于T4噬菌体吸附大肠杆菌导致的微纳光纤结构变化,提出了等效涂层厚度的概念以表征大肠杆菌在微纳光纤表面的分布密度,分析了环境折射率和等效涂层厚度对传感性能的影响;结合T4噬菌体的光纤表面修饰方法,制备了双锥形微纳光纤大肠杆菌传感器,实现了对大肠杆菌的高灵敏、选择性探测。实验结果表明,其检测极限可以达到103cfu/ml,响应时间也缩短至7分钟。
  (3)为了简化传感结构以适应半封闭空间的应用场景,设计了一种基于端面反射的单锥形微纳光纤模式干涉仪,并研究了其光学特性。提出了锥区不对称度的概念并分析了该参数对干涉光谱消光比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于非严格对称的双锥型微纳光纤模式干涉仪,对称型单锥微纳光纤模式干涉仪具有相同的传感灵敏和更高的光谱消光比;此外,基于脆性断裂理论,提出了“拉伸—断裂”两步法以制备单锥形微纳光纤模式干涉仪;所制备器件的光学测试显示其干涉光谱的消光比可达到10dB。
  (4)针对人体疾病诊断中对DNA的选择性检测需求,提出了单链DNA(Single stranded DNA, ssDNA)表面修饰的单锥形微纳光纤DNA传感器。通过将ssDNA涂覆在微纳光纤表面,制备了尺寸仅为6.6μm×6mm的单锥形微纳光纤DNA传感器;采用软光刻和微流控技术,设计了单锥形微纳光纤DNA传感器的片上封装结构,提升了传感器的测量稳定性并减少了样品使用量,实现了DNA分子的痕量检测,获得了10pM的最小可探测浓度。
  (5)针对人体健康管理中脉搏的实时监测需求,提出了基于单锥形微纳光纤的柔性脉搏传感器。研究了功率耦合对微弯曲的传感机理,并针对脉搏波信号过于微弱的问题,设计分析了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封装结构的增敏机制,成功制备了柔性光纤脉搏波传感器。将传感器贴在手腕挠骨处,通过监测传感光纤反射光功率的实时变化,获得了高保真的脉搏波信号;进一步,根据脉搏传递时间(Pulse transit time, PTT)与血压之间的关系模型,实现了对人体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的测算。7个样本的测试结果和商用血压计数据的对比表明该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小于8mm/Hg,满足美国医疗促进协会(The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Medical Instrumentation, AAMI)对商用血压计的误差要求。
其他文献
【摘 要】自上世纪80年代始,全球变暖等一系列全球性环境问题向全人类敲响了警钟,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这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应运而生。本文结合河南省经济发展状况,就如何改变传统的经济结构及发展方式,尽快走向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浅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低碳经济;思考;河南省     0.引言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途径,尽
期刊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用户对通信速度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支撑城域网和局域网的短距光纤通信网提出了新的考验。高速直接调制分布反馈(distributed feedback, DFB)激光器作为短距光纤通信网的核心器件,在高速化和低成本的两个发展方向上都急需进一步突破,来满足短距光互联网络的发展。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为低成本、高性能的直接调制DFB激光器,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如下:
  针对DFB激光器的物理模型中涉及的主要物理过程进行讨论,分别阐述了这些物理过程相对应的理论模型
电磁超表面是由多个亚波长电磁谐振天线单元按照一定方式排列组合而成的平面结构阵列。不同于传统的光学器件,电磁超表面是利用谐振天线单元与电磁波相互作用所引入的相位突变来操控电磁波的波前、偏振和振幅。通过精细地控制天线单元的形状、尺寸、方向以及排布等,超表面就可以任意地操控电磁波,这为实现小型化、多功能化和集成化的光器件提供了全新的技术途径。虽然目前有关超表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在不对称传输、超透镜、类电磁诱导透明以及多功能超表面等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偏振态是电磁波的基本属性之一,基于超表面的偏振器
电磁超材料和超表面因其在微波、太赫兹、光波等频段独特而新颖的响应特性,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其原因在于,相比自然材料,超材料和超表面的电磁响应特性不仅与其构成物质本身的物理化学成分有关,更与单元结构的构造和排布方式有关。通过结构的特殊设计,超材料和超表面几乎可以实现电磁波的振幅、相位、偏振等的任意控制。相比三维结构的超材料,二维结构的超表面集成度更高、制备工艺更简单,因而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超表面从功能上主要分为梯度超表面和共振超表面两类,以光波频段为例,梯度超表面主要用于对传播光束的波前进行灵活调控,丰
光纤中的随机分布式散射效应,包括瑞利散射、布里渊散射和拉曼散射是影响光纤传输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在光放大、光纤链路和系统性能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在光纤随机散射效应的应用场景中,一般采用传输的光作为光放大、光链路监控、光传感的媒介,光纤随机散射的时间随机性和空间随机性都会对相关光传输系统性能产生显著影响。特别是对于长距离光传输系统,光纤中某些地方的总光功率往往很高,很容易在光纤非线性效应的影响下产生瑞利散射、布里渊散射和拉曼散射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在系统中引发新的光学现象。
  现有光纤随机散射
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因具有优异的电、热、化学稳定等性能,在高频电子、油水分离和表面自清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PTFE表面能极低、附着力差,大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激光表面改性技术具有区域选择性好、效率高、柔性化程度好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改善材料表面物理和化学性能。当前激光改性PTFE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超短脉冲(如飞秒量级)和短波长(≤300nm)激光上。皮秒和纳秒激光因成本相对较低、易维护,已在相关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在PTFE表面物理、
铅卤钙钛矿因具有可溶液法制备、光色纯度高及缺陷容忍度高等优势,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发光材料。然而,现阶段基于铅卤钙钛矿制备的发光二极管(Perovsk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PeLED)器件的性能与工艺成熟的LED器件(如有机发光二极管)仍有较大的差距,其效率及寿命依然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低维钙钛矿由于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更有利于制备高性能的LED器件而成为研究的热点。本论文首先制备了准二维及零维钙钛矿材料,并优化其光电性能,进一步制备了高效的PeLED器件。具体工作如下:
高功率单模掺镱光纤激光器凭借转换效率高、光束质量好、结构紧凑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工业加工和军事国防等领域。随着输出功率不断攀升,非线性效应(NLE)和模式不稳定(TMI)效应成为制约其功率提升的最主要因素。采用基于模式控制技术的大模场掺镱光纤可从根本上实现NLE和TMI效应的同时抑制,然而目前国内高性能的掺镱光纤仍然主要依赖进口,特殊结构的大模场掺镱光纤更是因军事敏感被国外禁运。本文围绕基于模式控制技术的大模场掺镱光纤,从优化光纤制备技术入手,以自建高功率光纤激光测试平台为基础,验证各模式控制技术对激光器N
近几十年来,二维和三维的超分辨光场和光诱导磁化场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因为它们在光存储、粒子操纵、超分辨成像、全光磁记录和荧光成像等各个领域都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进一步扩展这些超分辨场应用的关键就是使其达到极端的尺寸并且在尺寸、自旋和偏振等方面实现可调节。本文从Richards-Wolf矢量衍射理论出发,通过选取入射矢量光和聚焦系统,实现了对聚焦光场和光诱导磁场在各方面的调控。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本文用球面镜产生了纵横比在2000以上的光诱导磁场。对于球面镜这种大像差聚焦系统,不同径
受激布里渊散射(Stimulated Brillouin scattering,SBS)是一种光学非线性效应,在窄带光学滤波、分布式传感、微波光子学、激光器制造、快慢光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增益谱特性如增益峰个数、增益大小、频带宽度和偏振稳定性等直接影响上述应用系统的性能。本论文针对集总式窄带光学滤波和分布式温度应变传感两个应用领域围绕光纤中SBS增益谱操控方法展开了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1)研究了SBS效应的物理过程,基于声模与光模的本征值方程和SBS效应的耦合振幅方程组,分析了影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