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主要包括一种高性能芳杂环颜料的隐形化及其酸解再生两个方面,即由难溶颗粒经新型化学反应,键连易切除的聚碳酸酯链,颜料转变为易溶状态,实现颜料隐形化。继而通过酸催化切除助溶基团,芳杂环母核恢复至颜料颗粒状态,为颜料的形态控制及纳米化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具体以新型红色杂环颜料1,4-二酮吡咯并吡咯(DPP)和碳酸乙烯酯为原料,在强碱性弱亲核的1,8-二氮杂环(5,4,0)十一烯-7(DBU)催化下,配合超声催化技术,首次实现了DPP酰亚胺N-H结构对碳酸乙烯酯的开环引发反应,DPP芳核引入助溶性聚碳酸酯链,获得了一种新型隐颜料体系。较系统的研究了反应温度、原料配比、超声催化时间、催化剂用量对此合成反应的影响。该隐颜料在对甲苯磺酸的作用下,对条件适当控制,分别得到目标产物DPP和新型产物N-羟乙氧基甲酰基DPP颗粒(DPP-EC)。
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色谱.质谱联用仪等分析方法对各产物进行了结构的表征。采用紫外光谱动态跟踪了隐颜料的合成过程以及它的酸解过程,并对比研究了两种酸解过程的不同变化。此外,还通过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颜料粒子在酸解前后粒径的变化来判别颜料的分散性的改善状况。
在隐颜料的合成过程中本文引入了超声催化的概念,使得几乎不溶于任何溶剂的有机颜料DPP在较低的温度下成功的引发了碳酸乙烯酯的开环反应,同时也大大缩短了聚合时间:对合成出的隐颜料在酸解条件稍加控制,不仅能够得到分散性得到较好改善的DPP颜料,还获得了DPP-EC,前者能够广泛应用于TFT-LCD关键部件-彩色滤光片的制作,后者的应用价值有待于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