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临床数据分析对两种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不同方法,即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BKP)和微创经椎弓根椎体支柱块植入术(Pillar)进行比较,关注两者临床疗效,及相互之间的差异。方法:自2011年10月至2014年3月,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80例患者分别采用微创经椎弓根椎体支柱块植入(A组,40例,41个椎体)和BKP(B组,40例,43个椎体)两种方法治疗。分别观察2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后按照通用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临床疗效,并对术后相关临床疗效行影像学观察,包括Cobb角的矫正程度,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情况及相邻节段的退行性改变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例均在院完成对应手术,两组患者术后随访资料完整,平均随访(18.12±4.13)月,并以最后一次随访情况及资料作为最终评价依据。a.以手术时间来看,支柱块置入组与球囊扩张组相比手术时间稍长,但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疼痛评分情况:两组内可见术前、术后的VAS,ODI评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则两项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b.影像学分析:支柱块置入组与球囊扩张组两组内比较,术后较术前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情况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情况支柱块置入组较球囊扩张组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扩张组术后椎体退化明显,相邻节段可见继发骨折出现,支柱块置入组相邻节段未见明显继发骨折出现。结论:对于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本实验证明微创经椎弓根椎体支柱块(Pilla)置入术及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BKP)两者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两种术式的优点有手术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有效缓解疼痛,明显改善椎体高度等。但两者相比微创经椎弓根椎体支柱块置入术在Cobb角矫正及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情况方面要优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且无明显相邻节段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