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进步,人口的寿命在不断的延长,人口的老龄化问题逐渐的凸显出来。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抽样调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为8811万人,占总人口数的6.96%,已经基本进入老龄化社会。作为我国的人口大省,山东省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也日益的严峻,2007年山东省的老龄人口已达到8350万人,人口的老龄化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据2008年山东省统计年鉴显示山东省的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3.4%,因此研究农村的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
本文运用象征性相互作用理论和福利多元化理论,通过文献阅读和实地调研的方法对山东省的农村地区进行研究,发现山东省农村目前存在四种主要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自我养老、社会养老、社区(集体)养老模式。由于各种模式单独使用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与缺陷,本文认为必须构建一种新型的养老保障模式,使各种养老模式优势互补扬长避短。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明了本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评价。第二部分,首先介绍了山东省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现状,其次对各个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第三部分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即建立新型的居家养老保障模式。首先给出了新型居家养老的定义,其次以象征性相互作用理论和福利多元化理论为基础,从经济供给、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方面提出家庭、社区、政府的各自职责。最后,国内外居家养老模式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