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唑类配体及其Co(Ⅱ)、Cd(Ⅱ)、Zn(Ⅱ)、Ni(Ⅱ)配合物的结构表征、光谱性质与抗菌活性研究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qingku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咪唑环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复杂的天然产物和药物的结构单元,它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和富电子特性。同时,与金属离子反应后可得到结构多样的配合物,这类配合物在太阳能转化和抗肿瘤药物方面有广泛应用。许多含有Co(II)、Cd(II)、Zn(II)、Ni(II)配合物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性能。本课题设计并合成了几种新型有机配体,研究了它们与Co(II)、Cd(II)、Zn(II)、Ni(II)等配合物的性质差异。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通过邻氨基苯乙酮肟与咪唑-2-甲醛、4-咪唑甲醛、4-二乙氨基水杨醛反应得到配体L1-L3,L1:2-(2-咪唑基)-4-甲基-1,2-喹唑啉-N3-氧化物;L2:2-(4-咪唑基)-4-甲基-1,2-喹唑啉-N3-氧化物;L3:2-[4-(二乙氨基)-羟基苯基]-4-甲基-1,2-喹唑啉-N3-氧化物。利用3-乙酰基香豆素和3-甲基苯甲酰肼反应得到含香豆素环的酰腙配体L4,通过元素分析、1H NMR、IR等手段表征了L1-L4的结构。2、通过配体L1和L2分别与Co(NO3)2·6H2O、Cd(NO3)2·4H2O、Zn(NO3)2·6H2O和Ni(NO3)2·6H2O反应得到四个金属配合物1–4,利用元素分析、IR、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确定了1–4的结构,分别为Co(II)配合物1:[Co(L1)2·2CH3OH]2·(NO3)4、Cd(II)配合物2:[Cd(L1)2(NO3)2]、Zn(II)配合物3:[Zn(L1)2·2CH3OH]2·(NO3)4和Ni(II)配合物4:[Ni(L2)2](NO3)2·2CH3OH。对上述金属配合物的配位构型及分子间作用力所形成的超分子结构进行了分析,并确定了超分子的结构特征。3、利用光谱学方法分析了配合物的紫外吸收以及配合物2–4的荧光光谱性质,并与相应的配体做了对比。此外,还研究了Ni(II)配合物4的电化学性质。4、采用牛津杯法研究了1–4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抑菌圈直径的大小显示了它们的抗菌能力。此外,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对配合物1–4进行了理论计算,得到配合物1–4的最优几何结构,计算了HOMO和LUMO的轨道能量。利用静电势(ESP)计算确定了配合物的亲电和亲核攻击位点,验证了氢键对晶体结构的影响。最后,利用Hirshfeld表面分析和2-D指纹图对分子间非共价相互作用进行了量化。
其他文献
含间隙机械构件在运转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冲击振动现象。因为冲击振动的存在,会降低一些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及运行可靠性,因此含间隙冲击振动系统的动力学研究对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两自由度冲击振动系统和冲击钻进振动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动力学参数与系统动态特性的关联关系及匹配规律,为冲击振动系统的参数选择和动态性能匹配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考虑两自由度含间隙冲击振动系统的
学位
学位
学位
中国是交通大国,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导航定位等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车-路交互式智能交通、自动驾驶、智能出行成为智能交通现阶段技术发展的关键方向。实现车车通信、车路交互的自动驾驶是智能交通飞跃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实现自动驾驶的重要前提是准确确定运动载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为车辆提供可靠、安全、实时、连续的定位信息,为驾驶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传统单一传感器定位方式已无法满足目前定位精度的要求,不
在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水资源与人口分布不匹配,需要修建大量的引调水工程来调度水量。但在西北盐渍干寒地区恶劣的侵蚀环境下,混凝土工程的耐久性在服役过程中会受到影响,而水工隧洞作为引调水工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保证隧洞衬砌混凝土健康运营显得至关重要。为此,本文通过调查服役环境,总结出该地区隧洞衬砌混凝土主要受到的侵蚀破坏因素为干湿、冻融以及盐类侵蚀,并确定了侵蚀离子,利用理论分析总结了各个侵蚀因素的破坏特
学位
基于高熵合金在工程材料以及摩擦磨损领域的应用潜力,本研究致力于开发新型高强、高韧和耐磨损材料,以热力学原理和尺寸效应能够形成简单、稳定高熵固溶体为理论依据,设计了Fe元素含量60%以上,Co、Cr、Ni、Mo元素总含量40%以内和Mo元素含量5%以下高性能、低成本高熵合金。采用感应熔炼和电弧熔炼方法制备了Fe-Co-Ni-Cr-Mo-C系列高熵合金。系统的探索了合金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室温力学性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