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ITP临床特点分析及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u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老年ITP的临床特点分析目的:描述老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评估老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自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确诊为ITP并住院治疗的170例老年(≥60岁)患者,从年龄、性别、出血症状、初诊时血小板计数、合并症、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及死亡率等方面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170例老年ITP患者的年龄为60~92岁,平均年龄69.7岁,男女性别比例为0.75:1。(2)初诊时有出血症状的患者157例(92.4%),平均血小板计数为13.1 ×109/L,平均出血评分为7.7分;无出血症状的患者13例(7.6%),平均血小板计数为26.O×109/L。血小板计数与出血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26,P=0.0005)。170例患者中有67例(39.4%)初诊时出血评分≥8分,其中男性32例,女性35例,分别占男女总人数的43.8%和36.1%,在发生严重的大出血风险上男女患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432)。(3)170例老年ITP患者中有1 12例(65.9%)存在合并症,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脑梗死、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感染等。(4)治疗的近期有效率: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55/63例)87.3%,单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1/2例)50.0%,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86/101例)85.1%。59例(34.7%)患者因一线治疗失败或复发而进行二线治疗,近期有效率分别为:达那唑治疗(4/7例)57.1%,免疫抑制剂治疗(19/29例)65.5%,重组人白介素-11(Recombinant human IL-11,rhIL-11)治疗(15/19例)78.9%,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治疗(12/13例)92.3%,利妥昔单抗治疗(1/2例)50.0%,联合化疗治疗(5/10例)50.0%。大多数患者在使用激素后均出现较轻的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可控制的高血压、高血糖、感染等。只有1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死于感染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老年ITP患者合并症多,出血风险大,对激素治疗的效果及耐受性较好,治疗需个体化。第二部分老年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目的:检测老年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G,IgG)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探讨其与疗效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泼尼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35例新诊断的老年ITP患者,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及35例老年ITP患者(ITP组)治疗前后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 CD2+、CD3+、CD4+、CD8+、CD19+、NK 细胞及 CD4+/CD8+的数值。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IgG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老年ITP患者血浆IgG水平及外周血CD19+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D4+/CD8+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根据疗效,将老年ITP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及治疗无效组,有效组患者血浆IgG及外周血CD19+细胞表达在治疗前升高,治疗后则明显下降。无效组患者除了 IgG升高外,CD4+细胞降低,CD8+细胞明显升高,CD4+/CD8+细胞比例降低。治疗后IgG水平降至正常水平,但异常T系表达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且治疗后NK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T细胞免疫异常可能是老年ITP患者一线治疗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因此需针对不同发病机制进行个体化治疗。
其他文献
结构物入水是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以及国防领域非常重要的问题。结构入水过程伴随着瞬态冲击、自由液面破碎、流体飞溅与爬升、气液混合以及流固耦合剧烈作用等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往往呈现较强的间断特性,产生的强冲击载荷对入水结构的强度、工作性能等构成严重威胁,因此研究结构入水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工程实际意义。结构的入水过程一般可以分为瞬态冲击阶段、气液流动阶段、开空泡阶段以及闭空泡阶段,整个过程涉及到流体的压缩
有机合成中制备胺类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腈类化合物氢化还原合成胺类。过渡金属催化腈类化合物的氢转移还原反应已经被很多科学家所研究。其中铜催化的腈类化合物的氢转
我国上市公司于2006年开始实施标准化的股权激励制度以来,股权激励计划指标体系一直是国内相关学术研究的重点。但是之前学术界少有研究关注(特别是早期研究)股权激励以及实施股票激励计划的过程,刚开始进行股权激励的企业并不是很多,学术界缺乏足够的数据去分析、论证行权业绩条件、报告期业绩和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对股权激励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的经验数据也相对匮乏。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许多企业开始选择股权激励计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提高及近年来地下水资源减少与严控,从地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调水将逐步成为主要的输水方式,重力流长输供水管线作为一种调水方式将更多的应用在生产实践中。而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分布于线路上的各类站点已经由过去的人工操作,转向无人值守自动化或远程操作,极大的节省了人力物力,在我国资源不平衡的大环境下,未来仍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课题以甘肃北部某输水工程为研究实施对象,针对该
斑叶兰属(Goodyera,Orchidaceae)的世界分布中心在中国。研究中国的斑叶兰属植物对世界斑叶兰属乃至兰科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斑叶兰属植物世界约有40~100种,中国原记录有
类石墨相氮化碳(g-C3N4)作为一种非金属半导体材料,具有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良好的可见光响应能力、廉价易得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低浓度氮氧化物(NOx)去除的研究。然而g
海洋可控源电磁法(MCSEM)通过测量海底空间中人工源激发的电磁场来获得海底地层结构的电性差异,从而识别异常信息。但是传统MCSEM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在浅水区受空气波干扰严重,并且对于复杂地质目标,仅利用MCSEM的资料难以识别异常信息。同时,由于海洋电磁探测仪器的研制难度大,关键技术尚未成熟,所以探测结果还不够准确。为了有效增强异常信号,降低不利环境影响,本论文在综合国内外学者对海洋可控源电
石墨相氮化碳(g-C3N4)是一种新型有机二维半导体材料,由于其原料来源广泛并且具有可见光响应能力和优越的带边位置,因此在光催化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主要采用理论
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大巴山南麓,川、陕、卾、渝四省(市)交接部的中心地带,由八台山园区和百里峡园区两个相对独立的园区组成。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园区内的八台山、龙潭河和百里峡旅游景点吸引了无数外来游客,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全面掌握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从而进行恢复性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大巴山国家地质公
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碳排放急剧增加。为改善生态环境,世界各国纷纷以立法的形式约束碳排放,碳金融由此孕育而生。就我国而言,碳金融发展不平衡,影响碳金融发展潜力的因素尚不清晰明确,而我国目前正致力于建立一个统一的碳金融市场,在此背景下,挖掘影响各省域碳金融发展潜力核心因素,定量评价碳金融发展潜力,不仅能丰富碳金融发展潜力评价体系,还有助于制定符合各省实际情况的相关政策,从而促进我国碳金融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