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17合金整体叶盘β等温锻造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来源 :西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jieh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体叶盘结构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结构效率,是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转动件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发展高结构效率、轻量化的整体叶盘构件成为许多发达国家高性能发动机未来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多种型号的风扇和压气机都选用了TC17钛合金β等温锻造整体叶盘技术,在高性能航空发动机制造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TC17钛合金β等温锻整体叶盘过程是一个热学和力学等现象耦合共存的复杂过程,多场耦合作用下β单相区加热控制技术、锻后冷却控制技术以及保证变形均匀的预制坯设计等工程化关键技术是能否顺利实现TC17合金β等温锻造工程化应用核心。本文以TC17钛合金β等温锻的工程化应用为背景,采用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TC17钛合金β等温锻的锻前加热技术、锻后冷却技术、盘件预制坯设计进行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针对传统采用10×10mm小试样获得的β晶粒长大规律偏离实际的难题,采用更接近于工程实际的Φ100×100mm圆柱试样进行TC17钛合金β晶粒长大试验,提出采用试样重腐蚀的低倍照片统计晶粒尺寸,获得了符合工程实际的β晶粒长大规律。结果表明:β晶粒随加热时间的延长而长大,晶粒长大速度随加热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根据其长大速度的差异,大致可将β晶粒长大过程分为三个阶段:0~1小时,快速长大阶段;1~4小时,稳定长大阶段;4~6小时,缓慢长大阶段。加热温度对TC17钛合金β晶粒长大影响明显,β晶粒尺寸几乎随加热温度呈现线性增长。根据Φ250×250mm TC17钛合金棒材加热过程中热电偶实测的温度变化,采用有限元模拟的方法确定随温度变化的换热系数,建立了符合实际的TC17钛合金加热过程的有限元模拟模型,并验证了其有效性;应用建立的加热模型对TC17钛合金棒材加热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获得了不同规格尺寸棒材心部的温度变化规律,通过对比β区直接加热和台阶加热(先α+β两相区预热,然后β单相区加热),发现并提出采用台阶加热可明显缩短坯料在相变点以上停留的时间,有效控制β晶粒尺寸。采用Φ250×250mm尺寸的TC17钛合金棒材进行了锻造工艺研究,获得了变形量、变形速率和冷却方式对β等温锻造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变形量和变形速度对β等温锻造的显微组织影响明显。变形量过小使得原始β晶粒保持等轴状,晶界α不能被充分破碎;变形量过大会导致过多的β晶粒再结晶而出现“混晶”现象或者晶界α和晶内片状α发生球化。变形速度过低,会导致坯料温度下降较快,在两相区承受较大的变形,晶界α和晶内片状α球化较严重;变形速度过高,会引起明显的温升效应,大部分变形在β单相区完成,β再结晶严重。根据有限元模拟和显微组织观察结果,获得了较优的工艺参数范围:应变量在0.7~2.0之间,变形速度为5mm/s时。锻后冷却试验表明:空冷条件下TC17钛合金α片状组织析出更加充分,网篮结构编织更好。实际生产中推荐空冷为TC17钛合金β锻后优先选取的冷却方式。锻造工艺和锻后冷却方式对力学性能影响明显,拉伸强度随应变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而塑性随应变量的增加稳定增加;强度和塑性随变形速度的增加都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室温拉伸断口以韧窝为主;随着应变量和变形速度的增加,断裂韧性先增加后减小。水冷和空冷相比,水冷条件下,坯料除了强度较高之外,塑性和断裂韧性都明显低于空冷条件下的坯料,采用锻后空冷的坯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更优。断口分析表明,空冷条件下断裂韧性断口主要以韧窝断裂为主,而水冷条件下,主要以准解理和韧窝的混合断裂为主。结合某发动机整体叶盘的结构特征,采用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对预制坯形状进行优化设计,确保整体叶盘填充良好、成形顺利、无折叠等缺陷产生,同时保证整体叶盘各部位应变分布合理,最终确定一种异形截面形状的设计方案为预制坯的优化方案。以某发动机TC17钛合金风扇整体叶盘为研究对象,根据工艺试验的优化结果,采用优化的预制坯形状,制定TC17钛合金整体叶盘的锻造方案,并进行整体叶盘锻件试制。结果表明,坯料形状尺寸设计合理,变形过程中无折叠和充填不满等缺陷产生,整体叶盘各部位无宏微观组织缺陷,并均满足技术标准要求。TC17钛合金β锻整体叶盘的全面力学性能测试表明,整体叶盘各部位的室温和高温拉伸性能满足标准要求;叶片部位室温高周疲劳极限为510MPa;辐板部位和轮缘部位的断裂韧性都超过60MPam1/2,整体叶盘综合性能优异。
其他文献
感性概念既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基础性概念,又是洞察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一个关键性概念。感性问题既是一个指涉哲学存在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根本性问题,又是一个直指现实的个人的感性生活过程的现实性问题。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偏差。大体而言,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仅仅从认识论的视角来考察马克思的感性概念,这就深深地遮蔽了这一概念所蕴含的存在论和方法论意蕴;二是仅仅
用激光代替传统激发源的激光超声技术具有非接触激发、同时获得多种模态、激发声波频带宽等优点,在材料评估和缺陷检测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材料的评估检测是基于对材料内激发的声波幅值、波速等特性的准确掌握。不同介质中声波差异较大,增加了波形的分析难度。为了揭示激光超声在介质中的特性,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不同结构的固体中声波传播和演化规律,对于模态特征明显声波优化激励方式实现波束调控,
在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随着国际分工的浪潮,欧美发达国家为降低生产成本、获取全球竞争优势,不断地将非核心、非关键、低价值的生产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此过程中,中国制造业凭借着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以组装、代加工的方式开始加入到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中,由于中国制造业起步较晚,而且技术及装备较为落后,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原材料加工等领域,此时处于价值链的低端,获得很低的产品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在特定的区域内,运用资金的集中投入,集农业高新技术成果“源头创新、中试展示(含休闲观光)、辐射推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它是我国农业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经营的新型组织形式,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新的表现形式和新的增长点,也是我国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切入点,成为我国高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载体。目前国内建立了许多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如何
基于燃气轮机的发电方式有诸多优势,而使用燃气轮机作为动力的舰船具有机动性好,隐蔽性强等优点。因此,燃气轮机受到国内外重视,但是其中的涡轮叶片制备技术限制燃气轮机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国内在这方面存在大的差距。这主要是因为受到燃气轮机叶片尺寸增大,材料中高温难熔元素的添加,以及更复杂冷却通道的设计等因素的影响,利用传统技术制备的燃气轮机叶片中雀斑等缺陷形成倾向增加。雀斑缺陷降低铸件高温力学性能,无法通过
炭/炭(C/C)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性能,尤其在高温惰性气体中可保持较高的力学性能,使其成为航空航天等领域结构功能一体化耐热防护部件的首选材料。然而,高温易氧化是限制其使用的主要技术瓶颈,抗氧化涂层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ZrSi2陶瓷可在500℃-900℃左右快速氧化形成致密阻氧层而成为抗氧化烧蚀涂层的备选材料。论文以提高C/C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烧蚀性能为目标,采用超音速等离子喷
随着大规模多智能体系统的涌现,分布式计算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主要归功于分布式计算方法可以把一个复杂的计算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从而减轻传统集中式计算方法中中心节点的计算负担,进而大大提高完成复杂计算任务的效率。分布式优化作为分布式计算的一个重要部分,因其在机器学习、资源调配、传感器网络估计、拥塞控制等网络系统中的广泛应用而得到了深入研究。一般来说,现实中的优化问题都存在约束复杂的特点,而复
压电陶瓷能够实现机械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从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换能器、传感器和驱动器等电子器件之中。目前,以Pb(Zr,Ti)O3为代表的传统铅基压电陶瓷因其性能优异而被大规模地商业化应用,但铅的毒性对环境和健康提出了严重的挑战。钙钛矿结构钛酸盐无铅压电陶瓷包括钛酸钡(Ba TiO3)和钛酸铋钠(Bi0.5Na0.5TiO3)具有相对较好的铁电与压电性能,被认为是有希望替代传统铅基压电陶瓷的候选材料。
多样的感官信息(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感知周围环境,并实现更加准确、高效的任务表现,而具有多种传感设备的机器同样需要具有类似的能力,这是走向通用人工智能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传统多模态机器学习方法受限于表征学习、融合机制以及数据规模等因素,在典型的图像、声音以及文本等信息间的联合学习上存在较大不足,故仅可在实验场景下实现特定任务目标。当前,随着机器模型语义表征能力的日益提升和数据规模
离心泵管路系统发生喘振时,结构剧烈振动,流量忽大忽小,转速和压力也出现大范围、周期性波动,严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因此,研究离心泵管路系统喘振诱导机理和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一种新型布局的给水管路系统在小流量区间运行时出现的喘振现象,以揭示喘振诱导机理和发生条件,消除喘振故障为研究目标,开展了理论推导、数值计算与分析以及实验验证研究。新型给水系统的管路布局决定了给水泵和新型空排止回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