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遗民诗人杜岕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enx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岕(1617-1693),一作芥,字苍略,号些山,湖北黄冈人,明亡不仕,后流寓金陵,是活跃于明末清初江南诗坛的遗民诗人。他一生笔耕不辍,诗歌寄怀深远,对亡国之痛有着深刻的反思,且交游广泛,与当时遗民、贰臣、新朝官员皆有所往来。本文立足于杜岕家世与生平,著述与纂辑等基础问题,对其交游群体及诗歌内容展开分析,力求探讨明末清初遗民的文学成就——诗歌价值和地位。文章共分为三部分,即绪论、正文和结语。绪论部分阐述杜岕的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目前针对杜岕的专门研究和分析较少,学界尚未出现单独的专著与论文。第一章家世与生平。杜岕生于明末湖北黄冈书香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举人,曾在明朝任职。杜岕本人也富有诗艺和才情,他曾参加科举,意在济世,无奈明朝灭亡使其人生充满了苦难与波折,家道中落、四处漂泊是真实写照。对其成长背景与家世生平的梳理,是研究杜岕诗文创作的基点。第二章著述与纂辑。杜岕生前著有《些山集》,可惜今已不传。目前能看到记载其相关作品的是民国二十四年(1935)汪燊编印的《黄冈二处士集》,里面收录杜濬《变雅堂集》、汪国瀠《乐志斋集》及杜岕的《些山集辑》。除此之外,作者还另外印行《些山集辑》五百册,今南京图书馆古籍室就藏有此单行本。此章两节即针对这部著作及收有部分杜岕诗歌的《明遗民诗》展开专门论述。第三章交游与结社。杜岕一生交游广泛,仅史料详细记载者就多达六十余人,论文将杜岕交游考成员大致分为遗民隐逸、仕清贰臣、新朝官员三类。杜岕游走于明末清初文人群体中,他们诗酒唱和,借以抒发内心情志,由此创作了许多记载结社交游的诗歌作品。考述杜岕之交游不仅能了解杜岕移居金陵后的行迹活动,也为研究杜岕诗学观念的转变打下基础。第二节论述杜岕参与的潘楚吟斋集、京口三山大社两大社团,考察社团的成立时间、背景、社团成员及性质。第四章诗歌研究。本章在《些山集辑》及另外搜集到的十三首诗歌共一百零一首基础上展开,将其诗歌按题材内容分为咏史怀古、交游唱和、咏物抒怀三类。并从意象、用典、兴寄等方面分析杜岕诗歌艺术特色,最后探讨杜岕诗学观念的特点。结语部分对杜岕的文学成就进行定位,指出论文创新所在及不足之处,据此提出遗民群体研究与清初文人个案研究的价值所在。
其他文献
在排气消声器的开发过程中,设计人员通过多轮有限元分析及一系列NVH性能测试最终确定设计方案。但是在生产制造环节,通常会出现生产线下线的消声器与设计者最终定型的样件消声性能不同的问题。通过总结排气系统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消声器异响问题的排查及解决方案,指出生产工艺对消声器性能起到关键且重要的作用,从而指导其他设计人员在新车型排气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避免出现类似生产工艺不足导致的异响问题。
目前,网络远程教学模式仍然属于一种较为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仍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无法完全对其进行取代。但是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人们在生产生活及社交方面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出于疫情防控及在校师生生命健康安全问题考虑,我国实行了全国范围内中小学校及高校开学延迟政策。而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及学生的学习需求,网络远程教学模式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替代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以齐墩果酸为先导化合物,在C-2位引入活性基团,并在C-28位引入胍基结构,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一定抗肿瘤活性的齐墩果酸类似物.使用MTT方法,选择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胃癌细胞(SGC7901)对获得的化合物进行初步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筛选5种同一骨架的新型候选化合物,并通过~1H-NMR和13C-NMR证实了其结构.结果表明:所测试的化合物对A549和SGC7901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高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关乎国家经济稳定、政治稳定、民生稳定。为了适应新型城乡关系变化,解决“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城乡融合的前提之一就是需要对其融合发展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实施城乡融合的总体战略与政策。山西省作为中西部资源大省,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模式单一,转型发展迫在眉睫。对山西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客观评价,有
汉语教学能力是评价一个对外汉语教师能否胜任汉语教学任务的主要条件之一,不仅是指教师的汉语课堂授课能力,还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持续激发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热情,并与汉语学习者建立和谐积极的师生关系。因此,关于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该文通过研究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的现状,针对现阶段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上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策略。
中国传统纹饰是现代装饰艺术的基础,而饕餮纹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现代装饰艺术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研究中国传统装饰纹样—饕餮纹在历史中的发展演变之路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巧妙运用,通过拆分、归纳、应用分析与再设计等方法,深入探讨了饕餮纹的设计表达与意义,旨在为更多中国传统装饰纹样的现代传承提供创新转化之思路。
以饕餮纹为主题,将饕餮纹进行提炼与演变,以优美的线条、抽象的图形、卡通的形式运用在现代陶瓷首饰设计中。从大量的古代纹饰图案中选取了商代青铜器上具有代表性的纹样“饕餮纹”作为主要的装饰题材,按照饕餮身体、面部、顶饰等不同部位进行简化、变形和重组,形成一种标新立异的图案。陶瓷首饰在发达国家成熟比较早,但在国内陶瓷首饰才刚刚起步,通过对饕餮纹的演变与提炼,对其进行图形创意设计,重在创新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
在地下工程中,温度变化对岩体力学性质有着极大的影响,而宏观力学性质与细观微裂隙发育损伤密不可分。为探究在温度循环条件下岩石细观损伤机理与宏观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对花岗岩进行不同温度下的高温水冷循环试验,并采用低场核磁系统进行细观孔隙参数检测,同时开展了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1)温度的上升和循环次数的增加均会导致花岗岩弹性模量和单轴抗压强度力学性质的降低,400℃是花岗岩性质变化的临界点;(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将现代化水利工程建筑建设管理和技术要点详细探索与研究,从而不断强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将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能力不断提升。若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针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的重点与技术要点进行详细探讨,明确两者的重要性,更好地实现现代水利工程优质化建设管理工作。为此,本文将针对其技术建设管理工作进行探讨,找出现存的建设管理问题,提出可以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与技术
<正>一、前言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逐步建立精细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型体系,有效地解决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有效的解决了企业人力资源储备和开发的问题,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本文系统分析了企业精细化管理模式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建设,为企业发展改革的新战略时期的全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共享提供参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