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越来越成为课程改革、课程发展的中心,教师作为处理学校课程事务的重要主体,在其中的领导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研究教师参与学校课程领导就在于考察教师参与学校课程领导的意蕴、合理性、现实问题及其促进策略。在此,本文以“教师参与学校课程领导”的概念及本质为分析起点,以教育与非教育背景中的相关理论作为应该让教师参与学校课程领导的理论支撑,把传统学校管理隐含的假设及其形成的学校管理组织对教师参与学校课程领导的阻碍作为关键问题,阐明了在学校课程领导方面传统学校管理预设应该向复杂理论视角转移,探讨了教师在复杂学校系统中进行课程领导的机制及其促进策略,从而为有志于让教师参与学校课程领导的学校提供参照和借鉴。教师参与学校课程领导是在我国课程管理政策变革、现代领导理论发展及其追求学校课程领导最优化背景下催生的重要命题。尽管国外的研究较早,但我国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成果并不多见,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以理论研究和实地研究为主要方法对其进行探讨。学校课程领导就是指学校中的课程领导者与追随者在课程事务上通过互动而相互影响,以促进学校中人、事、物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参与学校课程领导表明教师既有介入学校课程领导的权力又有介入学校课程领导的义务,这充分体现了在学校课程领导方面所持有的自然领导、自我领导、平民化领导等理念。教师参与学校课程领导的合理性可以从非教育和教育背景下已有的研究成果获得确证,其评判标准在于能够增强学校课程领导的功能和提高学校教育的绩效。其中,Y理论与B行为模式、领导者—成员交换理论、革新型领导理论等都为教师参与学校课程领导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反观现实学校,它是以微观还原论、科层组织思想及其线性学校系统为基本预设构建了传统学校管理特有的组织结构、权威形式、决策制定、主体结构和变革动力。正是传统学校这样的组织使得学校在课程运作上校长与教师之间相互防范、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疏远、教师对学生独断专行,从而成为了新时期教师参与学校课程领导的重要阻碍。要使教师有效地参与学校课程领导,就要求回归学校的本真状态,认清学校系统具有的整体性、多样性、涌现与自组织性以及非线性等复杂特性,了解在复杂学校中课程领导通过主体之间的交往和对话而涌现的重要机制,明确教师参与学校课程领导本身具有不可预测性、结构和关系的多样性、跨层次性、自组织与自适应性等多种复杂特征。最后,要促进教师参与学校课程领导,就需要进行有教师参与的复杂适应性课程领导,把复杂性思维渗透到教师参与的诊断学校现状、设置课程愿景、构建课程领导组织、提升专业素养、自主行动与决策等学校课程领导环节中,并通过这些环节的周期性循环来提升教师参与学校课程领导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