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距离、地理距离对跨区域技术合作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区域技术合作已经成为引导知识流动、推动区域技术能力均衡发展的有效手段。不仅技术发达的地区之间广泛存在技术合作活动,技术欠发达地区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技术合作网络当中。对技术欠发达地区来说,参与到与技术发达地区之间的技术合作中,是促进知识溢出、吸收先进技术和经验从而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技术合作活动呈现明显增多趋势,技术欠发达地区正积极参与到全国的创新合作网络中,随着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制约跨区域技术合作的因素也日益凸显。目前国内学者探讨我国内部的跨区域技术合作时主要从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笼统性地分析合作网络的现状和特征,尚未从技术欠发达地区的角度,探讨技术欠发达地区的跨区域技术合作问题,另一方面,现有对技术合作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考虑距离因素。因此,探讨地理距离、技术距离与技术欠发达地区跨区域技术合作的关系,提出相关的管理对策,对改善我国技术合作现状、推动跨区域技术合作、促进技术创新能力均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我国技术欠发达地区和技术发达地区之间的合作为切入点,根据专利活动界定技术创新能力强弱,将我国各区域(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划分为技术创新强势省区和技术创新弱势省区,以弱势省区和强势省区之间的合作专利数作为技术合作绩效的指标,并且选取2010至2014年为研究区间,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以23个技术创新弱势省区和7个技术创新强势省区之间的合作专利作为技术合作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技术欠发达地区与技术发达地区之间的合作现状和特征,并且对技术距离、地理距离与跨区域技术合作的关系进行探究。研究发现,我国技术创新弱势省区与强势省区之间的技术合作活动并不是十分活跃,地理距离和技术距离均对跨区域技术合作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区域自身的因素对跨区域合作也有显著影响。另外,根据技术创新弱势省区所在地区,将其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弱势省区,分别检验不同地区地理距离和技术距离对弱势省区跨区域技术合作的影响,以此探宄区域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地理距离对跨区域技术合作的负向作用在东部、中部和西部都显著,且影响效应在西部最大,在东部最小。技术距离的抑制作用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中均显著,但西部地区并不显著,且在中部地区的抑制作用大于东部。最后,根据研究发现提出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群中最普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性的病理改变为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神经原纤维缠结.近些年来,分子PET影像技术突飞猛进,为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