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渍修饰法制SiO2负载Ni基催化剂在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及稳定性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otd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烷部分氧化(POM)制合成气反应是甲烷优化利用的重要途径。Ni基催化剂因其优良的催化活性和较低廉的价格,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但Ni基催化剂在高温反应条件下易出现团聚、烧结和积碳等问题而致催化剂失活,尤以Ni/SiO2催化剂为甚。本文以大比表面积SiO2气凝胶以及商品SiO2为载体,采用浸渍修饰法(添加聚合物PVP和/或其它金属前驱盐)制备一系列Ni基催化剂,着力研究这些催化剂样品的POM反应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并利用XRD、BET、TEM、H2-TPR、FT-IR、XPS等多种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相结构、比表面积、氧化还原性等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以达到对SiO2负载Ni催化剂上POM反应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与催化剂结构、活性组分尺度和分散性以及Ni-SiO2间相互作用控制规律间的关系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的目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以常压有机溶剂置换(A)和表面改性-溶剂置换(B)的方式制备的两种SiO2气凝胶(SiO2-A(或B)型气凝胶,记为(SiO2-A(orB)G)为载体,采用常规浸渍法和聚合物PVP添加浸渍法制备了不同SiO2气凝胶负载的Ni/SiO2催化剂。载体比表面的增大对POM反应稳定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Ni/SiO2-AG催化剂上尽管其Ni粒径明显大于SiO2-BG负载的Ni催化剂(因SiO2-BG表面上几乎未存在羟基),但SiO-AG表面上存在显著的羟基则明显对其负载的Ni催化剂的POM反应性能和反应稳定性有着良好的改善,;然而,PVP的添加则可使两种凝胶负载的Ni催化剂均呈良好的POM反应性能和反应稳定性。进一步的表征则说明制备中PVP的引入改变了Ni与载体SiO2间的相互作用和Ni颗粒的大小及其分布。催化剂制备中于浸渍液中加入聚合物PVP,可有效抑制载体孔道在焙烧中的收缩,Ni物种可进入亲/疏水性载体孔道中较深处,抑制Ni颗粒在焙烧中的生长,进而增强Ni-载体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其在POM反应中的稳定性。   采用其它金属前驱盐添加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金属氧化物修饰的SiO2负载Ni基催化剂。其中,Y2O3修饰的Ni/SiO2催化剂具有较好的POM反应性能和稳定性。负载量、浸渍顺序、反应气空速等对催化剂POM反应性能和稳定性影响的进一步考察,表明适量Y(10wt%)的引入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POM反应性能和反应稳定性,有利于增强金属Ni低温活化甲烷的能力;而浸渍顺序和载体SiO2的比表面积也对催化剂POM反应稳定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Y2O3可以高分散于载体SiO2表面,适量Y的引入可有效促进金属Ni在载体表面上分散性的提高,使其粒径减小,增强金属Ni与载体SiO2间的相互作用,但Y过量时,则会部分覆盖于Ni活性位,使活性位数量减少,使反应性能下降。
其他文献
在本论文中,以ZnO为研究对象,通过水热法和溶剂热法,调节不同的实验条件,成功实现了对ZnO纳米半导体材料形貌和性能的调控。在第1章中,首先主要概括了纳米半导体材料的相关知识及研究应用现状,简单介绍了ZnO纳米半导体材料的相关研究现状,应对当前的研究现状归纳出目前的研究存在的难题和困境,针对目前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以ZnO纳米半导体为例,阐述了半导体光催化反应的机理,最后提出了本课题研究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半导体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新技术,在环境治理,新能源开发和有机合成等领域日益受到重视。ZnS和Ag_2O都是当前半导体光催化的研究热点。我们分别通过与窄带隙半导体复合和晶面刻蚀来拓宽材料的光响应范围,促进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提高了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在第一章中,主要介绍了半导体光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和光催化的基本原理,并总结了当前提高半导体光催化活性的
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使用微生物作为催化剂氧化有机和无机物质并产生电流的装置。微生物产生的电子通过导电材料(包括电阻或者一个负载)从阳极(负端)和流向阴极(正端)。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生的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具有能量效率高、操作条件温和不需要外加能量等优点。生物法脱氮是指在微生物作用下,将有机氮和氨氮转化为N2和NxO的过程。其中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反应过程。好氧生物脱氮具有工艺简化,设备投资少和碱
2,3-不饱和糖苷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性中间体应用于天然活性分子的合成。2,3-不饱和糖苷其吡喃环上的不饱和双键可进行加成、双羟化、环氧化等反应,可以应用于多种糖苷衍生物
近些年,爆炸物严重影响着人身安全并且对周遭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危害,对爆炸物的检测研究越来越成为该前沿领域科学家所瞩目的热点话题。荧光性共轭聚合物作为“分子导线”即“一点接触,多点响应”,激子可以沿整个共轭链流动,从而产生荧光信号放大。理论上讲,超支化共轭聚合物与传统的线型共轭聚合物相比,其荧光强度更高,荧光猝灭更加灵敏,对硝基芳烃具有“超级猝灭”效应。本论文对荧光性超支化共轭聚合物对硝基芳烃的“超
本论文包含三部分内容:一、基于环糊精的新型超分子有机凝胶的研究;二、新型SGLT2抑制剂类降糖药物分子的设计、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三、含杂共轭分子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