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晶状体混浊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非随机回顾性分析,跟踪随访分析了2007年9月-2008年9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的病人52例(52眼)。手术方法采用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手术。按年龄分为两组(A组:>50岁与B组:<50岁),按眼内填充物分为常规玻璃体切割组(BSS),C3F8填充组,硅油填充组。观察术前、术后视力及眼压、晶状体混浊部位、程度,混浊分为皮质性,核性及后囊下混浊。随访≥6个月。结果平均随访时间6.75±1.71月;晶状体无改变的14例,晶状体发生混浊的38例,平均发生时间5.44±2.77月。术后晶体混浊的发生率:A组:92.0%,B组:55.56%(x2=3.87,P<0.05)。填充硅油组术后晶体混浊的发生率为85.29%,C3F8填充组为58.33%,常规组为33.33%;不同填充物对晶体混浊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x2=32.58,P<0.05);填充硅油组术后晶体混浊的发生率高于另两组。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受年龄的影响,50岁以上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高于50岁以下的。术后不同的眼内填充物对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有影响,其中硅油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