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飞虱危害诱导的水稻挥发性互益素释放机制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rdontang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水稻、褐飞虱和稻虱缨小蜂为模式系统,在过去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分析和行为生测,主要就褐飞虱唾液中诱导水稻挥发性互益素释放的活性组分以及水稻体内茉莉酸(JA)、水杨酸(SA)、过氧化氢(H2O2)等三类信号传导途径在该类互益素释放中的可能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1)测定了受褐飞虱危害后水稻体内JA、SA、H2O2等三种信号分子的时序变化。结果表明,褐飞虱危害能导致水稻体内H2O2含量的增高,但仅局限于受害部位。在危害后的1到-24小时,水稻受害部位的H2O2含量一直高于对照,并在受害后的1小时和12小时出现两个峰值。在褐飞虱危害后1.5-24小时,水稻受害部位的SA含量一直高于健康稻苗,并且在危害后4小时达到高峰。褐飞虱危害不引起水稻体内茉莉酸浓度的明显变化。 2)利用“Y”嗅觉仪测定了稻虱缨小蜂对五个不同浓度H2O2及六个浓度SA处理水稻挥发物的行为反应,明确了较高用量H2O2(5%,20μL和25μL)及水杨酸(10mmol/L,25μL和30μL)处理稻株释放的挥发物能强烈地引诱稻虱缨小蜂。挥发物的捕集结果表明,H2O2和SA能分别诱导水稻挥发物中12和13种组分以及总量的增加,并且增加的量与H2O2和SA的使用量呈正相关。H2O2或SA处理后的水稻挥发物组成相与褐飞虱危害稻株的存在差异,但也存在很多类似之处。 3)行为生测结果表明,稻虱缨小蜂对JA、SA和H2O2等单一信号分子处理稻株所释放的挥发物没有明显的偏好。在三种信号分子两两组合的6种处理中,除了JA+SA外,其余的5种处理均能明显地引诱稻虱缨小蜂,并且引诱活性均与褐飞虱危害稻株的无明显差异。在三种信号分子三三组合的6种处理中,只有SA+JA+H2O2和H2O2+JA+SA两种处理所释放的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并与褐飞虱危害稻株的活性相仿。化学分析结果表明,JA和SA均能诱导水稻中H2O2含量上升,而H2O2处理则导致水稻体内JA含量下降SA含量增加。表明了水稻体内3类信号传导途径的复杂相互作用。 4)行为生测表明在褐飞虱的头部磨碎液中存在诱导水稻释放引诱稻虱缨小蜂挥发物的活性组分,这些活性组分主要属于蛋白质类。在-15~-20℃条件下褐飞虱头部磨碎液的生物活性,至少可保持5周,但72天后全部丧失。褐飞虱唾液中存在的α-葡萄糖普酶、p一葡萄糖普酶、a一淀粉酶和p一淀粉酶等4种主要酶类中,仅p一葡萄糖昔酶所处理的稻株挥发物能明显地引诱稻虱缨小蜂。褐飞虱头部磨碎液、蛋白质类以及p一葡萄糖昔酶等处理稻株的挥发物与褐飞虱雌成虫为害株的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引诱作用无明显差异。挥发物提取、分离与鉴定的结果表明,褐飞虱头部磨碎液、头部磨碎液中分离的蛋白质类以及p一葡萄糖昔酶等处理所诱导释放的水稻挥发物与褐飞虱雌成虫为害株所释放的挥发物组成相相似。 5)在0.01一0.04单位/水稻苗的浓度范围内,p一葡萄糖昔酶处理稻株的挥发物均能明显地引诱稻虱缨小蜂。不同处理时间的试验结果表明,经p一葡萄糖昔酶处理12、24和36小时的水稻苗所释放的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具明显吸引作用,但处理1、6及48小时的引诱作用不明显。利用固相微萃取法和GC从S分别对p一葡萄糖昔酶处理稻株和褐飞虱为害稻株的挥发物进行了捕集,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与褐飞虱为害相类似,经p一葡萄糖昔酶处理后的水稻在挥发物总量和多种挥发物组分上释放量明显增加,并且释放量的多少与p一葡萄糖昔酶的使用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化学分析的结果表明,p一葡萄糖昔酶能诱导HZOZ含量的上升,并在1小时和8小时出现两个高峰。同时也能诱导SA含量的上升,在4小时出现一个高峰。 以上的所有结果表明在褐飞虱诱导的水稻挥发物释放中,褐飞虱唾液中的p一葡萄糖普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它至少涉及到水稻体内SA和氏02两类信号传导途径。
其他文献
水稻作为人类主要口粮之一,转基因水稻安全性倍受关注,有关转基因水稻生态安全性研究尤为必要。因此,在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生产之前,进行系统、科学的生态安全性评价刻不容缓。本论
<正> 越野汽车通过性高低,是确定其机动性和使用效率的指标。目前,还沒有一个按照统一的综合参数对汽车通过性作比较评定的通用方法。因此在评定汽车结构元件对其通过性的影
目的:研究和评价八正散加减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并探讨机理。方法:将60例腺性膀胱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60例患者均行经尿道腺性膀胱炎等离子电切术,对照组联合
<正>一、实验目的不论初中还是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变化有着明显的趋势就是走向实验,使实验生活化、简单化和微型化,让学生在享受实验给学习带来快乐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
为进一步推动对通货膨胀问题的深入研究,并为在新形势下消除和治理通货膨胀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对策,《财贸经济》编辑部会同财政金融研究室于元月12日邀请部分在京的专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