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银行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表现为国有银行比重逐渐下降,中小银行比重稳步上升。与此同时,经济波动出现高位平缓的特征。基于上述事实,本文对中国银行业结构变化与宏观经济波动可能存在的联系进行了研究。 在归纳了关于银行业结构作用于宏观经济波动的理论机制及对国内外经验文献进行梳理基础上,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银行业结构变迁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基本情况,然后基于省级面板数据为银行业结构与宏观经济波动的联系提供了经验证据。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小银行比例上升对货币冲击的减震效应显著存在;银行中介发展与经济周期波动幅度呈倒U型关系。鉴于经济周期的粘持性,本文采用动态面板模型的广义矩估计(GMM)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实证结论具有稳健性。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把调结构与保持经济平稳发展,避免经济大起大落有机结合起来是政策当局的重要任务。因此,理解银行业结构变化对经济波动影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研究表明,通过提升中小银行发展空间从而优化银行业结构,对于实现经济平稳增长这一重要政策目标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