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在我国,脑血管病已居于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其中,缺血性卒中占脑血管病的60%-80%,因此缺血性卒中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脑卒中病因的研究很多,但关于这些原因对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影响的研究尚不全面,尤其是对于早期预后研究较少。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预后,探讨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资料。 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2012年1月-12月在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且发病时间在1周以内。 (2)研究方法: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颈动脉及颅内动脉检查结果、血液化验结果、OCSP分型、尤瑞克林使用情况,入院及出院时分别评定其NIHSS评分、mRS评分。 (3)预后评价标准:以患者本次入院时为起点,出院(或转院)时为终点,以出院(或转院)时的mRS评分为结局指标判定早期预后:mRS评分0-2分定为早期预后良好,3分及以上(包括死亡)定为早期预后不良。 (4)统计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描述,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分析,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2012年1月-12月共入组有效病例328例,预后不良89例(27.1%),预后良好239例(72.9%)。男性162(49.4%)例,女性166(50.6%)例,平均年龄74.4±10.9岁。平均住院天数10.0±2.6天。 (2)既往史中脑梗塞史、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与预后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脂血症史、心脏病史及吸烟饮酒史与预后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大脑中动脉或基底动脉任意一条狭窄度≥50%的患者预后较差;颈动脉狭窄的患者中,轻、中、重度狭窄者的预后相比,狭窄程度较重的预后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预后不良的患者中,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RP和Hcy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糖、CRP和Hcy水平增高与不良预后有关。血脂、纤维蛋白原、尿酸等与预后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 (5)OCSP分型中,腔隙性梗死36.28%,所占比例最多,其次是部分前循环梗死33.84%,后循环梗死15.24%,完全前循环梗死14.63%,所占比例最少。不同类型的梗死预后有明显差别,腔隙性脑梗死和部分前循环梗死预后良好的比例分别为82.2%和80.2%,完全前循环梗死和后循环梗死的预后良好的比例仅有47.9%和52.0%。 (6)328例患者中有93例使用了尤瑞克林,235例未使用,使用者中预后良好的占80.6%(75/93),未使用者中预后良好的占69.8%(164/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7)入院时的NIHSS评分相比,预后不良的患者平均为8.84±7.40分,而预后良好的患者平均为6.09±4.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8)各因素引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预后有关的独立影响因素有高血压史、糖化血红蛋白、入院时NIHSS评分和尤瑞克林的应用。 结论: 1.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预后不良的因素有脑梗塞史、高血压史及糖尿病史等病史,颈动脉狭窄和颅内动脉狭窄,空腹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高、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入院时NIHSS评分高,未使用尤瑞克林。其中独立影响因素有高血压史、糖化血红蛋白、入院时NIHSS评分和尤瑞克林的应用。 2.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使用尤瑞克林可能改善早期预后。 3.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早期预后影响大。 4.OCSP分型对缺血性卒中的早期预后有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