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克里斯坦森教授提出“创新者的窘境”以来,许多学者都开始对在位企业该如何应对市场中的新进入者竞争防止被颠覆这一理论问题进行了关注。然而以往关于在位企业的研究大多关注其在面对“创新者的窘境”时的竞争劣势,目前的研究还缺乏对在位企业战略主动性的考察;同时,已有的研究虽然指出在位企业可以吸收外部知识来克服组织惯性,但对于在位企业具体该如何学习以及向谁学习这个问题关注还不够。本文聚焦于这一理论缺口,通过首先通过探索性案例研究总结了在位企业反应型知识搜寻的特点和模式,根据理论抽样选取了三个典型案例来进行多案例比较研究,分别是华为和联想对于小米互联网手机的学习、美的集团学习九阳生产豆浆机以及淘宝京东学习拼多多开展“拼购”,全面阐释了在位企业如何利用反应型知识搜寻策略来继续保持市场领先。研究在对探索性案例进行多案例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探索和建立了在位企业如何应对新进入者竞争的动态过程,进而从在位企业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在位企业的反应型知识搜寻的理论模型,刻画了在位企业向新进入者开展知识搜寻的动态过程和具体的绩效影响机制,并提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在实证研究中本文通过大样本实证检验,表明在位企业感知到的环境动态性高低正向影响其开展反应型知识搜寻的程度,两种反应型知识搜寻策略正向影响在位企业的经营绩效和创新绩效,动态能力对反应型技术知识搜寻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反应型市场知识搜寻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本研究的结论证实了在位企业感知到的环境动态性是其开展反应型知识搜寻策略的动因,揭示了在位企业两种不同反应型知识搜寻策略具体是如何影响在位企业经营绩效和创新绩效的,丰富了环境-战略-绩效研究。研究还揭示和明晰了组织的动态能力对于在位企业反应型知识搜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加深和扩展了知识搜寻在在位企业面临新进入者竞争情境下的新内涵。本文关于创新者的“模仿”这种现象的研究,对于现实中企业的实践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研究指出在位企业可以通过反应型知识搜寻获取持续竞争优势,这为在位企业走出“创新者的窘境”提供了现实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