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创新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b99120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在经济全球化、利益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特点,高校德育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德育方法是德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是实现高校德育目标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手段。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严峻形势、指导原则、和有效途径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对高校德育工作的高度重视。高校德育工作在过去的几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目前高校德育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德育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德育方法也必须与时俱进。   本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文献法、因素分析法、调查研究法,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理论,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高校道德教育方法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重智育轻德育、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实效、重他律轻自律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变化、思想道德课程内容的设置、学生生活实际,德育过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第二部分是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的理论基础。本部分首先对道德、道德教育、大学生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方法进行了概念界定,然后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理论依据。   第三部分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方法。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下,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循序渐进、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弘扬美德、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先进、加强榜样教育;强调为人师表,培养学生干部,提高德育队伍素质;强化日常管理,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建立系统科学的高校道德教育评价体系;借助于环境载体,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健康的育人环境,寓教于乐、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知行合一、提高道德践行能力,与时俱进、占领网络道德教育阵地。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竞争的重点和核心是“优势产业”的竞争。优势产业竞争理论是对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规律的一种补充和升华。二战后的事实表明:发展中国家靠‘比较利
经济法的发展与一国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在我国,儒家思想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其已经积淀成中华民族精神的基调。而与儒家思想的结合是经济法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它需要寻求内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提出“振兴中华”思想的第一人,“振兴中华”亦是他一生努力奋斗的目标。在贫穷落后、灾难深重的中国实现“振兴中华”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本
本文将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放在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新校区这样一个具体的时空境遇之中,有着其深刻的现实依据,从新的视角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问题,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