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论文通过分析研究低体力活动中老年人动脉血管状况,然后施加万步走这一简洁、方便的运动干预方式,提高中老年人的体力活动水平从而改善血管硬化相关指标,减轻运动过程中动脉血压的波动幅度,降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延缓中老年人动脉血管机能衰退速度,提高生活质量。研究对象: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历下区及其学校附近村镇进行招募受试者,将受试对象的年龄界定在45~69岁的中老年人群,将实验对象分为干预1组、对照1组、干预2组、对照2组,人数各14人,每组男女比例1:1。研究方法:(1)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受试者人群是否患有影响实验顺利进行的重大疾病的初步筛查,然后剔除由于身体疾病而不能顺利实验的人群。(2)使用受试者佩戴ActiGraph GT3X+三维加速度计,筛选出低体力活动人群。实验组受试者完成12周万步走运动。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规律性体育锻炼。在运动开始阶段、4周、12周在hp/cosmos运动跑台进行三次运动机能测试。使用SunTech运动血压监护仪监测进行运动过程中和运动后恢复阶段的血压和心率的变化。通过动脉硬化仪监测12周前后受试者的Bapwv和ABI,以反映动脉血管状况变化。所有数据采用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规定P<0.05为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经过12周万步走运动后,干预组BaPWV、ABI较对照组变化明显,总体呈现降低趋势,其次,安静血压和心率较对照组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运动过程中的血压、心率变化随负荷强度而逐渐增加,但是随着递增负荷的增加,干预组在4周、12周时同时段的血压、心率变化幅度较初始阶段降低,说明万步走干预可能对于血管的弹性恢复产生了一定的软化作用,而继续对与血管相关的血液相关指标测试得知,经过12周万步走干预之后,干预组中与血管动脉硬化相关的低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总胆固醇的变化较实验对照组变化明显,出现显著性差异,低密度脂蛋白甚至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而实验对照组则变化相对较小,变化基本无统计学意义。另外,对运动过程中和恢复阶段的血压做线性分析其斜率变化,发现波动幅度随着干预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小,干预时间越长,运动过程中和恢复时间内的波动幅度在一定程度内也随之减小。再看心率变化,通过线性分析得知,较实验对照组而言,干预组运动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的变化幅度逐渐减小,而在运动后恢复阶段时心率在前三分钟的变化幅度较大,三分钟后变化基本处于稳定,干预前、后心率的变化幅度呈逐渐减小趋势,说明万步走干预在软化血管的同时还有改善心脏射血频率的作用。对于血管硬化的控制与恢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研究结论:1、12周万步走运动能够改善硬化血管的机能。从而间接降低了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2、12周万步走运动干预对于受试者运动过程中血压、心率的波动幅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这对于降低运动过程中心血管风险具有积极作用。3、12周万步走运动对干预组低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总胆固醇都出现显著降低的作用。从微观上印证了运动干预对于血管硬化血液相关指标的影响具有积极作用,从而间接降低运动中心血管风险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