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前侧小切口与传统外侧切口入路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治疗效果,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入路的选择及以后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创伤学组诊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经筛选后得到178例。入选的标准:收集病例中术中闭合复位失败,选择行前侧小切口及传统外侧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41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16—63周岁,平均年龄48.5岁。外伤原因:交通事故22例,跌倒15例,高处坠落伤4例。其中GardenⅡ型2例,GardenⅢ型29例,及GardenⅣ10例。头下型9例、经颈型27例,基底型5例。内收型23例。中间型7例,外展型11例。将41例患者按手入路分为A、B两组,A组外侧入路:采取传统外侧切口(Wason-Jones入路的一部分)25例;B组前侧小切口入路:采取前侧小切口(为Smith-Peterson切口的一部分)16例。平均随访18个月(最短6个月,最长30个月)。所有骨折均为新鲜骨折,受伤到手术时间1-7天。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IBM公司,美国)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B组较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B组较A组在股骨颈不愈合、股骨头坏死并发症无差异。A组与B组住院时间差异及三组患者间的Harris评分(行走评分、活动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Garden指数与股骨颈骨折愈合率密切相关。结论:前方小切口入路治疗经闭合复位失败的新鲜股骨颈骨折,较传统外侧切口入路能减少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