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响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关系生长发育的根本障碍是什么?理论分析可以回答这类问题,担只有当这种分析不离开历史的时候,它才能真正具有对这类现实问题的洞察力和解释能力。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家,当我们研究社会主义改革与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和与之相联系的国情条件时,理论分析的视野必须向历史扩展。历史传统深刻地规定了现实,规定了中国改革与现代化的求解程序。 无疑,资本,技术,资源禀赋,人口状况等多种因素制约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但核心的问题还在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组织方式。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是怎样组织起来的?应该怎样组织起来?在这里,传统社会的性质与特征,作为历史环境和条件的传统社会的基本组织方式、组织结构的影响与其它因素如意识形态、外国模式等因素的影响比较起来,要深刻得多,强烈得多。中国的现代经济发展首先需要一种现代组织方式,因此,首先需要改革,也因此,体制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若干年中,经过实践的探索和理论的研究,中国改革的目标、方向渐趋明确,但仍须提高对它的共识程度,仍须为它不因某些可能的,并且实际也存在着的干扰而发生动摇提供进一步的保证。另一方面,若干年中,人们不断地探索,研究,提出种种改革思路、方案、规划,本文作者也曾附骥尾,并在这一过程中愈来愈深切地感到,人们要改造世界,首先要解释世界。而现实世界是历史的产物,因此要解释现实,理论(尤指经济学理论)必须与历史对话。只有在对历史与现实的统一的把握中,完成上述那些任务才可能有坚实的基础,我们才可能有真正的立足点。 是为本文写作动机。 本文认为,影响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国家对经济与社会的集权控制模式。本文遵循马克思的经济分析传统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试图对这一模式在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的不同性质、原因、结果、发展变化进行考察,对这一模式与经济发展的基本关系作出一种解释。 在第一章绪论中,本文简略分析了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渊源,试图借以说明它与中国传统文明的根本区别,并指出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发展要求来自它的深刻冲击。同时一般地分析了经济发展的实质,认为经济发展是在经济系统的不断提高的调节机能作用下的结构转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促进。一般地分析了经济发展的目标,认为与单纯的经济增长相比,经济发展的要求与目标包含着更多、更鲜明、更强烈的人道精神,作为整个社会进步的基本方面,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在于日益广泛、日益充分地创造并提供人的自由发展的经济条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