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左/下-右优势效应的文化差异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dininik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加工信息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冲突情境,影响目标的达成。在行为-控制领域中,可以观察到刺激反应相容性(stimulusresponseeompatibility,SRC)效应。当要求个体对空间位置进行空间反应时,刺激位置和反应位置在同侧(一致条件)较之对侧(不一致条件)反应更快、正确率更高。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通常短于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后者减去前者所得反应时之差即为SRC效应。即使刺激的空间位置与任务要求无关时,也会产生特殊的SRC效应,即Simon效应(Simoneffecc)。在标准的Simon任务中,当个体对刺激的非空间特征(如,颜色、形状等)做空间反应(如,按左键或右键、口头报告左或右)时,刺激呈现的空间位置对其操作成绩(反应时和正确率)有同样的影响。这些现象较为普遍,国内外研究都获得一致的结果。   传统的SRC效应及Simon效应主要发生于刺激位置和反应位置处于同一维度(水平或垂直)的情况。然而,近来国外研究发现当刺激位置与反应位置处于直角维度时,也能产生特殊的SRC效应,被称为直角SRC效应。具体表现为,当要求个体对上下呈现的刺激位置进行左右按键反应时,可以发现对上位置做右反应较之左反应更快,而对下位置做左反应较之右反应更快,即上—右/下—左优势效应。当刺激位置与任务要求无关时,可以观察到直角的Simon效应。这些实验结果主要来源于国外研究,国内却没有相关研究。由于与国外文化的差异,中国被试是否还能得到上—右/下—左优势效应?同样,当刺激位置与任务无关时,中国被试是否能产生直角的Simon效应?国外研究将这种效应的产生归因于反应相关的加工,那么我们研究中产生的效应是否也只与反应相关的加工有关?为了探索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三个实验。   实验一,采用直角SRC任务,要求被试根据白色圆圈的位置作反应。白色圆圈在注视点上方或下方随机出现,一半被试对上方圆圈按左键,下方圆圈按右键,另一半被试对上方锵激在右键,下方刺激按左键。按照国外研究习惯,将上—右/下—左定义为一致条件,上—左/下—右定义为不一致条件,结果发现,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要快于一致条件下的反应,说明中国个体产生了上—左/下—右优势效应。通过反应时分布分析,可以发现这种上—左/下—右优势效应会随着反应时延长而增大,说明这种效应产生于认知编码间的干扰。   实验二,为了进一步探索实验一结果的可靠性,采用直角Simon任务,红色或绿色圆圈在注视点的上方或下方随机出现。要求被试根据圆圈颜色作左右按键反应,同时忽略圆圈出现的位置。实验结果再次发现,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要快于一致条件下的反应。实验结果说明,即使刺激位置与任务要求无关,中国人群仍会产生上—左/下—右优势效应。反应时分布分析的结果显示,反转直角Simon效应随着反应时延长保持稳定。实验结果同样说明反转的直角Simon效应是一种认知性质的效应,反应位置的表征对知觉编码形成有重要作用。   实验三,将知觉负荷任务与直角Simon任务相结合,通过对比高低负荷条件的结果,探索获得的上—左/下—右优势效应是否与知觉阶段的加工有关。实验中靶刺激在围成圆形的八个位置上随机出现,其余七个位置为非靶刺激。低负荷条件下,七个位置上的非靶刺激完全相同;高负荷条件下,七个位置上的非靶刺激都不相同。实验结果仅呈现在垂直位置的靶刺激。实验三A的刺激为颜色,要求被试根据相应颜色按左或右键反应,结果发现高低负荷条件下得到的上—左/下—右优势效应大小没有差异。为了增加知觉负荷任务的加工深度,实验三B中将刺激换成字母,结果发现高负荷条件下产生的上—左/下—右优势效应要大于低负荷条件。根据知觉负荷理论,这些实验结果说明上—左/下—右优势效应的产生与知觉阶段加工无关,间接说明上—左/下—右优势效应主要源于反应选择阶段的加工。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肯定在直角SRC任务及Simon任务中,中国群体会产生与西方群体完全相反的实验结果。在国外研究中,他们会产生上—右/下—左优势效应;然而,在我们国内研究中却产生上—左/下—右优势效应。此外,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反应时分布分析的结果说明这种上—左/下—右优势效应是一种认知的效应,主要源于编码间的相互干扰,这同时说明反应位置的表征对上—左/下—右优势效应的产生起着关键作用。知觉负荷对直角Simon效应的影响说明上—左/下—右优势效应的产生与知觉阶段的加工无关,间接说明冲突主要产生在反应选择阶段。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一、文化差异会影响直角SRC效应及直角Simon效应,中国群体会产生上—左/下—右优势效应;二、上—左/下—右优势效应的产生与知觉阶段的加工无关,主要源于反应选择阶段的加工;三、这种上—左/下—右优势效应属于认知性质的效应,主要源于认知编码间的干扰。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