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谐辞研究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yy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谐辞”之名出自刘勰《文心雕龙·谐隐》篇。刘勰将“谐辞隐言”放在有韵之文的末篇,将它视为一种文体。在众多的古代文体中,“谐辞”属于一种小众文体,它起源于先秦时期,两汉时期是谐辞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谐辞作品的数量较先秦大量增加,体式上逐渐定型。其中东方朔的《答客难》、扬雄的《逐贫赋》、班固的《答宾戏》成为了后人创作谐辞的体式典范。在表现手法上也逐渐成熟,并对后世的创作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以两汉时期的“谐辞”作为研究对象,对两汉谐辞作品进行系统地梳理,并从社会政治,人物心理、功用价值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本文主体部分共分三章:  首先考察谐辞的起源,回溯先秦时期谐辞的发展状况以及对两汉谐辞的影响。第二章通过对两汉谐辞文本的剖析,探讨两汉文人创作谐辞时的心理诉求及其折射的社会背景状况。并从规模、文学体式、文体特征、创作手法的承继和影响等方面,综合客观地评价两汉谐辞的价值和地位,力证两汉文人谐辞足以为后世垂范,是历史上谐辞作品发展的成熟期和关键期。第三章重点是对两汉民间谐辞的探讨,并通过民间谐辞语言犀利幽默而文人谐辞则主要倾向于对自身怀才不遇以及文人情怀的表达等特点的对比,揭示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共同来印证两汉谐辞的辉煌。
其他文献
残雪作为一名在八十年代文坛应运而生的作家,怪诞的风格独树一帜,一度有“东方卡夫卡”的称号。残雪的小说是理性观照下的自动写作,梦是潜意识在意识放松警惕的情况下产生的图像
西蒙娜·德·波伏瓦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她是二十世纪法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女性主义者。波伏瓦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逐渐意识到女性是不自由的,女性是生存在男性的庇护和阴
唐玄宗故事是小说中一类专门以记录唐玄宗行为与活动为题材的作品,它涉及面广且影响深远。唐五代文言小说中的唐玄宗故事在整个中国小说史的发展、传播过程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自李商隐诗歌出现以来,有关他诗歌的争议就从未中止。李商隐的诗歌大致经历过三个阶段:由早期的倾向人品的偏颇观点到中期的公正客观的诗歌评价,再到晚期的全面化立体式的研究
李锐是一位在当代文坛颇有影响力的作家,他始终以一种“拒绝合唱”的独特姿态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毋庸置疑,他的《厚土》、《旧址》、《无风之树》、《万里无云》、《银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