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立法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os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社会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愈发严峻,尤其是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废旧农膜肆意焚烧、禽畜粪便随意排放,不仅影响农业环境的美观和价值,而且还导致严重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一度危及农村居民的生命健康,更使得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遭受绿色壁垒,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到我国GDP的百分之一。为此,国家层面2015年在中央1号文件中着重指出“加大农业生态治理”,尤其是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为了贯彻执行中央的指示安排,2017年农业部又出台了《2017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工作安排》,就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事项进行了详细规划。国家对农业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于是很多环境法律规范将农业面源污染纳为其规制的对象,但问题是:关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立法分散在诸多法律、法规、部门章程和其它规范性文件中,由于这些法律法规过于分散、缺乏体系,使得不少人认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立法还是一片空白,从而不重视农业环境的保护。另一方面这些法规主要是针对工业点源污染而设立的,农业面源污染更多只是立法者根据需要,在里面附加的原则性规定,通常由于缺乏可操作性,而沦为口号,无法为农业面源污染提供切实的指导。为此,本文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立法展开了研究。首先,界定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概念,指出它与工业点源污染相比具有的特殊性,为后文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特性进行立法设计做好铺垫;然后应用文献资料法广泛搜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立法资料,归纳整理了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立法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法律缺乏实效、政府责任可追责性差、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缺乏深层次国际合作、立法体系过于分散、缺乏一致的法律理念和原则、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基本制度尚未建立等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学习国际经验,启示我们立法时应当注意增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立法实效,将政府责任进一步明确化、具体化,并加强深层次国际合作,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立法进行重构。重新立法时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统一分散的法律体系,在法律中确立预防为主原则、不得恶化原则,环境民主原则、共同责任原则这四项原则作为指导原则,并在法律中建立预防性、管控性、救济性法律制度,最终形成严密的、高效的法律规范。
其他文献
提到传统的海洋权益人们大多会联想到海域划界、海岛归属、海上国家安全、海洋资源权益、海洋科学研究权益等,很少会有人关注海洋环境权益。维护我国的海洋环境权益实质上就
自我调节能力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日渐成熟的标志,良好自我调节能力的形成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促进作用。近年来,对于儿童自我调节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亦作功显,号松隐,曹组子,阳翟人(今河南禹县)。南北宋之交爱国文人志士,勇气非凡,气节颇高。他一生著述颇丰,有《松隐文集》四十卷,在当时及后世
随着硅微加速度计成本的降低和精度的提高,单纯用加速度计构成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的研究得到了重视。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惯性导航系统的成本,还可以适应大
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稳定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融资难问题不解决,中小企业不可能得到正常发展,国民经济各方面都会受牵连。
农地流转是解决农村土地细碎化、资源配置不合理、实现规模经营的重要手段。农地流转中最重要的是“自愿”原则,即尊重农户的自由选择,当前流转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皆来自对农
品牌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的消费趋势。据调查,65%的消费者会选择名优品牌。以前由产品驱动的传统品牌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越来越无能为力,品牌的竞争逐渐走向了价格竞争
自2002年10月,我国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起来,参合率、筹资总额、补偿比例不断
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现象是继“民工潮”与“民工荒”之后又一个引发全社会关注的劳动力流动现象。随着政府对“三农”问题解决力度的增大,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的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各国都纷纷致力于研究碳减排这一热点问题,低碳概念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