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毛姆反殖民的“彩色的面纱”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in5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作家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以其在有关东方作品中流露出的对殖民主义的批判态度赢得了国内评论家的激赏。然而诚如赛义德所言,每一个欧洲人不管他对东方发表什么看法,最终都几乎是一个种族主义者,一个帝国主义者,作为生活在浸透了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社会里的西方作家,毛姆在言说中国时不可避免地带有东方主义的偏见。笔者试从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视角,以毛姆经典之作《彩色的面纱》作为个案,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和深层追问,掀起毛姆反殖民的“彩色的面纱”,证明一向被认为反殖民的毛姆,其作品仍不过是西方人自居为主体的他性建构,暴露了毛姆内心深处的东方主义思想。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集中探讨他者镜像一毛姆笔下的华人群像。小说中的中国人无名无语无貌,被严重边缘化。毛姆对中国人的野蛮相貌及行径的描绘揭示出毛姆对中国人作为野蛮人的他者定位。毛姆对中国人在霍乱面前的茫然失措和无能为力的津津乐道,表明他正在重蹈殖民书写的陈腐套路,把中国人想像成了需要拯救和被统治的他者。第二章着重论述自我镜像—西方人的自我身份认同。西方人作为毛姆关注的焦点,即使是次要的西方人物也被着力刻画。他们拥有话语权,是中国的权威目击者和裁判员。小说中西方人音容笑貌完备,充满人性之美,与文中中国人的非人性构成文明与野蛮的二元对立框架。同时,通过对西方人拯救遭受霍乱之城和被遗弃女孩的英雄行为的渲染,毛姆又设置了中国人/西方人作为被拯救者/拯救者的二元对立。第三章着力阐释了小说中被东方化的中国形象。毛姆笔下的中国既是死亡阴影笼罩下肮脏破败的蛮荒之地,又是充满异国情调的神秘浪漫之所。而唯一被他浓墨重彩描绘的中国人,一位满族公主,却毫无自尊地服从和依赖英国人沃丁顿。根据赛义德关于温顺的东方女性常被用来代表奴性东方的说法,这无疑成了中国臣服英殖民帝国的象征。第四章进一步探讨了《彩色的面纱》中的殖民主义因素,并简要分析了毛姆其他东方作品。同时从毛姆创作的时代背景、毛姆个人性格和美学追求等探究毛姆呈现反殖民表象的原因;从创作动机、同时代人对中国的集体想象等诸多方面,剖析毛姆落入东方主义思想窠臼的必然。论文最后指出,即使像毛姆这样被认为反殖民的作家,仍无法挣脱东方主义思想的桎梏,他的作品同样是对殖民主义思想的图解。因此我们在阅读西方文学作品时应带着批判分析的眼光,并要以此为鉴,加强中西文化交流,消解西方人对中国的他者建构,促进中西文化的真正交融。
其他文献
作为光催化氧化技术中的一种新型光源,关于微波无电极紫外光源的研究逐渐得到环境领域研究人员的重视。针对目前微波无电极紫外光源在环境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微波
<正>石涛(约1640—1724年),清初四画僧之一,俗名朱若极,法名元济、原济等,字石涛。题画别号曾用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遗人、清湘陈人、靖江后人、清湘老人、瞎尊者、济山僧
<正>财神供奉的起源颇难考据,虽有所谓"文财神"比干、"武财神"关圣帝君、"正财神"赵公明等,但所供奉的神明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青年艺术家陈毅谦,系泥人张彩塑的第六代传人
在回顾了西方发达国家近年来关于全球化的研究,讨论了对全球化的评价和对策后,提出:全球化是一个客观事实,其后果是多面的、复杂的,对不同国家、不同城市、不同利益集团、不同
本文研究了如何进行建筑工程的给排水系统建设。首先对建筑工程的给排水系统设计原则进行了分析,然后研究目前在规划上存在的问题,最后研究如何进行规划和使用节能环保理念应
区内特定的大地构造演化史,决定了本区构造成矿的基本特点。综合研究表明,区内主要构造形迹更多地反映了海西期古地槽褶皱带的构造特征,从动力成矿分析角度来看,金成矿过程与
火灾报警信息传输系统是目前国内外火灾探测报警领域最受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针对现有的有线火灾报警系统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无线通信技术的火灾报警信
金川二矿区矿体赋存于高地应力和矿岩体稳定性差的复杂开采环境中。如何有效提高下向分层进路胶结充填采矿的充填体的整体稳定性,是矿山生产实践中,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之一
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最基本的安全手段,是目前有效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生产的三大安全对策之一。是控制安全系统中人、机、环境三要素,以及协调人、物、能量、信息四元素的重
大学生的道德建设的核心是道德实践,这是由道德的本质、道德的生活性和道德的传承性决定的。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有多条路径可走,可从社会公德和个人私德两个层面来进行。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