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卟啉是一种特殊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大环共轭结构。卟吩环加氢或者被氢取代后,形成的物质就称之为卟啉。若有金属取代其中心氮上的两个氢原子,即称之为金属卟啉配合物。卟啉及其金属卟啉配合物在自然界中很常见,且在生物的生命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其卟啉配体的基础上,链接上带有BOC保护的脯氨酸,尾式氨基酸卟啉更接近天然的氨基酸,近年来,此研究在癌症的诊断与治疗、生物传感器及生物大分子类型的识别有着潜在的应用。这种尾式氨基酸卟啉的应用会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文合成了三种不同取代基的尾式氨基酸卟啉化合物:5-[对-(4-L-脯氨酸丙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PTP)、5-[对-(4-L-脯氨酸丙氧基)苯基]-10,15,20-三(对-氯代苯基)卟啉(PCP)和5-[对-(4-L-脯氨酸丙氧基)苯基]-10,15,20-三(对-甲氧苯基)卟啉(PMP)及其三种配体与过渡金属的Zn、Co、Ni配位,并对所有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和性质的研究。具体合成步骤如下:通过飞行时间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对所合成出来的不同取代基的尾式氨基酸卟啉及其金属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确认了所合成化合物为目标产物。采用圆二色谱进行测试,不同取代基的尾式脯氨酸卟啉在Soret带表现出分裂的圆二色性,在短波长处表现出正的cotton效应,在长波长处表现出负的cotton效应,并且很具有对称性。配位的金属不同,圆二色谱图所表现出谱图也不同。采用荧光光谱进行测试,相对供电子基团的PMP的荧光量子产率较高,荧光发射光谱强度增强,吸电子基团的PCP的荧光量子产率较低,荧光发射光谱强度减弱。本文利用介孔分子筛SBA-15和MCM-41作为载体,将PTPZn与SBA-15和MCM-41进行组装形成组装体,并用XRD、固体紫外、透射电镜、氮气吸附、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测试其PTPZn是否成功组装到介孔材料里。讨论组装前后对物质的荧光性能的影响。组装后的介孔材料比单纯的PTPZn具有更强的荧光发射光谱。